人性本善还是本恶,古今中外都有先贤大哲各执己见,著书立说。
中国人对三字经里的人之初,性本善最为熟悉,孩子成人后不够好,是师之惰,父之过。而荀子的性本恶论讨论甚少,墨子等人认为无善无恶,也有人认为有善有恶。
叔本华走了悲观主义路线,认为人的本性要从动物本能看,为了活下去,基因里免不了争食与护犊子的本能,可谓有恶有善。费洛伊德坚定的认为人离不开性,人的本性是隐敝的性趣,无所谓了善恶。
我想,人类从远古走来,无论是否如达尔文说的人是猴子变的,还是宗教里描述的神造的,甚至是外星移民来的,这么久的时间过去,人这个种族起初就是那么一小撮,全人类从古老祖宗算起来恐怕全部是亲威,为了活下来,基因里面肯定是编辑好了面临个人与种族生死危机与自然界巨大风险时的逃命法则,个人与其他个体之间,本性是优先考虑自己的,个人利益与种族延续或存亡矛盾时,还是会优先考虑种族了,只是,被优先考虑的种族范围时大时小。
对个人起教育作用的,远不止老师与父母的教养,一个人成长的环境,时代,遭遇,体质等无一不影响心性养成,所谓的人性善恶会因而有所延展变化。
我的结论是人之本性,有善有恶,善多为种族为大爱,恶为一己之生死,之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