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品味《坛经》般若品之四无念行

品味《坛经》般若品之四无念行

作者: 刘法欣 | 来源:发表于2018-12-15 20:30 被阅读0次

品味《坛经》般若品之四

无念行

六祖说法,始终不离本心本性。横说竖说,左说右说,无非让人认识自己的本心本性。

如果说,说摩诃是引导人们从无形无相的体性上认识本心本性,说般若是引导人们从了了分明的作用上认识本心本性,说波罗蜜是引导人们从没有生灭的结果上认识本心本性,那么,说无念行则是从有念与无念状态上引导人们认识本心本性。

六祖说,“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

说的很明白了。但是,真正明白这句话的意思,需要先明白心是什么。

心,就是前面说的摩诃般若波罗蜜,无形无相、不生不灭又灵明不昧的那个。

无始以来,我们一旦来到世间,爹娘老师们就教我们认识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教我们认识了一切万法,却从来没有教我们认识心是什么。

因此我们永远随万法变化无常、生生灭灭,这就是心染着在了万法上。

不染呢?就是不掺和、不粘着、不评判、不好恶等等。比如一朵红花,一朵白花,我们看见了,只是看见了,明明了了,就是这样,这是不染;如果看见了,奥,这是红的,这是白的,红的好,喜欢,白的不好,讨厌。这是染着了。

红花白花,一切万法,若不分别,如同没有,如此这般,念念不住,万法一如,心物一如,这就是无念。无念的状态,就是心本来的样子。

在这里体验心的无形无相,心的明明了了,心的如如不动,极为便利。

有人说无念并不是没有念,空并不是什么也没有,真的没有必要说这些好像很明白的话。

说无念,是针对有念说的,说空,是针对有说的。

无念与有念,空与有,心与万法同时都存在,只是人们习惯粘着后者,而不认识前者,才说空说有,说无念说有念,目的是让人们认识、证得前者,回归本来。真正体会到空,体会到无念,就会发现,这些说法都是戏论闲扯,都无实义。

明白了这个道理,自然“用即遍一切处,亦不着一切处”。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自通达无碍,清净灵明。

说来说去,说的仍然是本心本性,应用就是无念行,也可以说是般若行、自在行、解脱行、无碍行、心行、佛行、无无明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品味《坛经》般若品之四无念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lxo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