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本书是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先生与他的博士生周筱赟先生的合著,为什么合著?那是因为当时在邀请葛剑雄先生撰写这本书的时候,他撰写的形式,就是由自己来写提纲,写完提纲之后,然后分段口述,口述的过程当中,就一边跟他的博士生交流讨论,一边录音,最终由这个博士生整理成文字,然后出版书籍,所以说,就成了他们两位的合著。
提到葛建雄先生以及提到这部著作《历史学是什么》,会让我想起两个朋友,一个是在高中认识的朋友,当时这位朋友在知道这个葛剑雄先生会在微博上回复网友提的一些问题,而且他说,只要他看见了,他一般都会回复,那么他就很勇敢的,很果断的,就是去提了很多问题,然后还跟葛先生起了争执冲突,这件事情让我一直印象深刻。
而这个《历史学是什么?》这个著作会让我想起另外一个朋友,这个朋友是在大学认识的,当时我从她家借阅书籍,然后借的其中一本书,就是这本《历史学是什么》,也是从那个时候我才知道有这么一系列的书,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所以读这本书,会让我想起一些很美好的记忆瞬间。
聊完了这些之后,我们就直接进入这部书籍的文本内部世界,那么这个文本的内部世界,它所设定的这种内容框架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因为条理逻辑非常清晰,让人一目了然,基本上你透过这个目录,你就知道这本书的基本框架,从历史的来历,历史的类型,为什么要了解历史以及怎样学习和研究历史4个部分,进行了讨论,并进一步对每个部分再进行不同维度的细致阐述,那么这就构成了这部书籍的思想内容。
那么这对于一个写导读的人而言的话,就不大需要去考虑应该用何种形式去导读这本书,因为我们直接借用这本书现成的内容框架形式就可以直接进行导读了,但是我需要指出来的是,这个作者他在讨论自己的一些思想观点的时候,会旁征博引许多的历史文献材料,然后来系统的论证自己的这个学术观点。

那么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一方面,我们会看到很多可能在我们脑海里面已有的历史现实,他的真实情况到底是怎么样子的,另外一方面,会让我们有种对古代历史真实性的一种怀疑精神,如果这两者结合起来的话,那就是当你发现古代历史当中有一些你透过常识就能够判断出来,可能不合乎常理的历史现实的时候,那么你就可以去透过阅读更多的相关文献材料去研究和探索,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不过在这篇导读当中,个人会把作者论证自己学术观点的相关历史文献的那一套证明过程会省去,那是因为一方面就是那些历史文献材料太多,自己也不可能去记住和理解,另外一方面就是这个文章本身的篇幅所限,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的话,这也恰恰是我们为什么要去读原著本身的原因,那是因为这些内容只有自己在读原本的过程当中,才会去进一步的深刻理解和体会,而导读呢,只是一个导引你进入这个文本内部世界的一条路径。
那我们来看第1部分,历史的来历,这一部分作者细分成了11个维度,我们根据作者细分的这个维度,一一的简单的来了解和体会一下。第1个维度,历和史的来历。对于这个维度,我们需要注意一下的两点,在中国古代学界就是这个历史,一般而言是它是分成两套系统的,一套是历的一套系统,一套是史的一套系统。
这个具体而言的话,作者通过很多历史文献材料的考证,在这里我们就不多说了,那么我们可以发现的,就是说在中国古代历,它大概就是说根据天上的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的变化来考定或者说来定制我们古代日常农业生活当中气候季节的这种变化,比方说我们现在讲的阴历,阳历二十四节气,就原先是历官这一套系统干的事儿。
那么这个史官,他更多的是记录宫廷,上层啊,中层啊,底层的那种日常生活的事件,或者说是那种外交政策事件等等这些相关的事件记录,那么根据作者的这种文献材料的分析,这种史官根据职能可以分成好多层级,有大史,有外史等等,他们分别处理不同的这种文献工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事件的记录离不开时间,那所以说这个跟是历官那一套系统就非常的紧密关联了。

实际上在中国社会早期,虽然这个历官和史官他们的这个职责不同,但是他们往往是同一个人,因为这个历官所掌握的天文历法,历书表这些专业技术知识非常之高,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去把握的,另外一方面,就是前面讲的就是你去记录这些事件,需要历官所考究的那一套时间序列。
第二,我们值得注意的就是历史这个概念,它本身也是中国人迁移日本人翻译西洋这样的历史观念,然后才有我们今天的这种历史这个概念,原来中国传统社会里面在19世纪末期以前,都是基本用一个词“史”来概括。
第2个维度,从口耳相传到结绳记事。这个最开始的一些历史是透过人们口耳相传播的,这个我们基本上都清楚,但是呢,这种传播呢,会很容易掺杂个人的主观情绪在里面,然后去夸大歪曲扭曲,就很容易把原来的事实给它变质。
那么后来呢,人们就透过一些方式把一些事实给它确定下来,就透过这种结绳记事,所谓的结绳记事呢,就是将一些重要的数字或者说重要的事件的特征透过某种固定的方式将它记录下来,而且这种记录不是简单的刻上去就行了,他还会有不同的形状或者说不同的大小来以作于区分。
那么,现在这个社会由于这种录音技术的发展,那么这种口述历史材料,又成了学界去研究的历史文献材料,但是这种口述历史材料受到个人情感偏好,个人的知识程度记忆力,以及这种立场的问题,是有很大的这种局限性的,这个是我们需要去警惕的。

第3个维度,图画与历史。图画的出现基本上和前面第2个维度结绳记事,以符号的方式去记录一些事情是差不多时间段出现的,图画的优点就在于它能够非常直观的呈现出这个事物的原貌,但是在对于古人而言的话,他用什么工具去画,用什么材料这些都是非常有难度的,后来呢,这个文字出现之后,图画就渐渐的成了一种艺术,一方面我们看到的一些古代书籍当中的一些插图,那么他就承担了这方面的功能,另外一方面就是像中国的那种画家,什么山水画这些之类的,就往这方面演变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演变的过程当中,跟历史密切相关的一部分,那就是历史地图,历史地图可以去非常具体清晰的表现出文字所无法表现出来的一些要素,而且就是古人经常在那些金属上去画撰写某些图案,那么这些东西也成了就是历史研究者非常需要的也非常宝贵的文献资料。
第4个维度,文字与历史。在作者看来文字的出现才使得历史真正成了人类独立记事的手段,以后才慢慢发展成了一门学科,那么就拿中国的这个甲骨文来说的话,那么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甲骨文的出现,才使得人类可以把一些抽象的内容或者说一些无形的内容能够去记录在这种龟甲上面,然后这些文字再进一步的演变,才有了我们今天的这种简体字,那么这个文字在演进的过程当中,由于这种纸的技术的出现以及印刷技术的出现,以文字来记录事件的方式或者手段就大行其道了。
第五个维度,遗迹遗物与历史。对于遗迹遗物的作用显而易见,就是它能够非常直观的去呈现那个时代的历史面貌是怎么样子的,但是由于这个时间长了各种变动啊,所以说这个遗迹遗物,它只是片面的很局限的去呈现出历史样貌的某一部分内容,而且这个遗迹遗物,还有可能因为别人盗墓啊或者说其它一些原因,可能这个遗址里面的遗物可能是从别的地方过来的,也是很有可能的。
第6个维度,神话故事与历史。在作者看来,虽然神话故事并不等同于历史,但是他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历史,但是对于这部分反映的历史,我们也需要细细的斟酌和提炼,为什么这么说呢?比方说,我们熟悉的这个大禹治水,有学者考证啊,就是中国黄河中下游的自然物候条件以及他的地形地貌就是发现,不可能有这个几十年的这个洪水的肆虐,一般是几个月,而且它会集中在这个中下游地区泛滥。

那么,这个情况到底,是怎么个情况呢?作者给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他说,就是我们就是所熟悉的那些神话故事,什么盘古开天呢,女娲造人啊,它实际上不只是一个民族的这样的一些神话传说,而是说在这个民族的融合的过程当中,就是把不同民族的这种神话故事给他搅拌到了一块,编织在了一块,然后就构成了,就是今天我们的这种所熟悉的神话故事。
比方说盘古开天的故事,是汉武帝将岭南征服之后,把这个岭南这一块儿民族的一些古老的神话故事,纳入到汉族的文化系统之后,才构筑成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第7个维度,民间故事与历史。在作者看来,民间故事它是寄托了这个创作者他本身强烈的主观情感和主观情绪在里面的一部作品,那么,他在这个作品里面很多地方都可能夸张虚构或者说杜撰,那么所以说我们得非常警惕,不能把民间故事当成历史,作者在书中举了很多例子啊,这个比方说三国演义里面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但实际上,他说根据当时的历史地图的话,没必要绕那么大的圈子,在当时那个河洛平原上,你直线过去就OK了。
又比方说,这个孟姜女哭长城,在河北山海关那个地方,有个孟姜女庙,有人就说,这个孟姜女在这个地方哭倒长城,实际上根据历史事实来看,就是秦始皇那个时候修建的长城呢,远在山海关以北数千里处,这一块长城呢,基本上是在明代的时候才修建完成的。
还有一点值得警惕的是,就是现在很多影视作品,就是把一些文学小说的这样的历史当成真正的历史来拍,这实际上会给人造成很大的误导,而且就是在这个影视剧里面所宣传的那些皇帝的形象,还有就是说封建时代,封建皇朝的那些景象,就给人可能潜移默化的就灌输了一种,原来的一些糟粕的思想,像什么人治啊,什么等级观念啊,圣主明君啊等等这些东西,好像有一个好皇帝,人们就得了解放一样。
但却全然不见,就是在那个皇朝时代的一些非常阴暗的东西,比方说这个乾隆时候,大兴文字狱,那么只要你触犯了,那么你这一家族15岁以上所有的亲族全部处死,15岁以下的以及女眷全部充军,而已经死了的人呢,还得开棺戮尸。

第8个维度,新闻与历史之别。对于历史而言,它需要一个时间的间隔,也就是说对于当下发生的事情,大大小小的事件,他要过一段时间纪录,因为这样的话,就能够去从很多事情当中去选择出有历史价值的事情,同时呢,也能够通过多方面材料的权衡比较,能够去比较的还原历史的事实面貌。它还需要有一个空间上的间隔,也就是说跟这个历史事件的亲历者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才能够使得这种表达尽量的贴近于客观。
第9个维度,历史信息。就是由于这个时间过于漫长,就是我们所能够获得的历史信息是比较少的,那么现在呢,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透过现在的科学技术,去挖掘更多更全面的历史信息,比方说透过分子生物学去研究这个人类起源的问题,比方说就得出了,就是我们人类的起源是十四万年前,东非某一族人或者某一个人的这样的后代。
还有的学者透过这种显微摄影技术去研究甲骨文他写字,那个笔迹的这种顺序等等这些,这实际上就反映了,就是所谓研究历史,与时俱进嘛,就是得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去挖掘更多的历史信息。
第10个维度,历史的未来。未来的历史本质上没什么区别,但是在表现形式上可能会有不同的形态,比方说像我们现在的这种摄影技术啊,这种录音技术啊,都会成为我们保存史料的一种方式,但是这种方式本身也是很容易去修改和篡改的,你比方说现在的这种修图技术,p图技术,那么也是很容易造假的,而且这种造假啊,你如果不仔细的甄别,很容易就会觉得这就是真相啊,这个是我们需要去警惕的。
第11个维度,历史究竟是什么?在作者看来历史,不仅是过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类对过去事实有意识有选择性的记录,那么对这方面专门性的研究就可以称之为历史学家,历史学指的不仅是这个历史本身,还有就是在历史事实基础上总结和研究历史规律以及总结研究历史的方法和理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