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极有心机的商家,把摇钱树一般的大logo弄到服饰上之后,便招致了一众爱慕者的疯狂追求。
之前服饰上究竟有没有logo?
好像有,又好像没有。
说好像有,其实并不是很确定。
印象中,妈妈在我过十二岁生日那天,狠了狠心给我买了一件白色的跨栏背心。
套在身上的时候,总是觉得后脖梗子,被缝在跨栏背心后背中间位置的那块儿大拇指大小的布条儿,弄得刺刺挠挠的。
妈管那个扎我后脖梗子的小布条儿叫商标。
我认识字了之后,曾经脱下背心,仔仔细细端详过那个小商标。
对上边某某纺织厂的字样,印象极其深刻。
为什么这么说,那是有原因的。
在我穿过为数不多的几件,从商店里买回来的衣服上面,看到的那个小布条上的字样儿,几乎都是上海某某纺织厂,北京某某纺织厂。
唯独不见自己生活的这座城市里的某个纺织厂的名字,出现在背心上,那个扎后脖梗子的位置。
让人很扎心。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之前一直缝在后脖梗子那个位置的小商标,又被有的设计师给转移了位置。
缝在了背心里面的一侧,那条接缝处。
穿起来的时候,那个小商标紧贴着肋骨,扎得人也不怎么舒服。
那个时候,只要穿在身上的服饰,只要是从商店里买回来的,从头上的帽子,脖子上的围脖儿,上身的衣服,下身的裤子,再到脚上的鞋子,都会在毫不起眼的“阴暗角落”找到那个小商标。
现在除了那个小商标依然还在之外,商业头脑灵光的商人,又在服饰上面最招人瞩目的位置,都炫上一个或者几个大大的logo。
神不知鬼不觉地把一个个大活人,变成了替商人们宣传自己的产品,不用付一毛钱广告费用的,免费“移动人体广告”。
花大价钱买来的大牌儿,如果不穿出去,在人潮人海中露一小脸儿,移动人体广告们的笑容,可能都不会那么地灿烂了。
岂不知,比脸上露出灿烂笑容的人体广告们更兴奋的人,是心里乐开花了的品牌方的大boss。
当下人之交往,“看人下菜碟”的第一眼,相当一部分人,大概率会以logo取人。
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你会发现,无论是摆在纷华靡丽的大商场里,卖上高价那些大小品牌,还是躲在角落里,也敢明目张胆吆喝出不菲价格的那些所谓“高仿”的服饰上,最显眼的位置,一定会被设计师给安排上吸引人眼球的大logo。
就连裤衩儿上那条管松紧的裤衩儿带,也必须要充分利用。
一串儿连汉字带英文(也可能是拼音)土洋结合的logo,也必须要安排上。
去年夏天,蹲在小区门口的树荫下乘凉的时候,一边捣鼓手机,一边观察着从身边经过的路人,主要想给自己一个意外。
见识见识当下还有没有坚决不做移动人体广告的那种牛人。
可是,我还是失望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