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的老警官严良在看穿了朱朝阳的计谋后 ,准备按下通话键揭发他,但是突然想起朱朝阳日记最后写的一句话:“好想做一个全新的人啊”严良沉默了,左边是通话键,右边是取消,中间只差了1厘米,向右也许是一个孩子过上全新的生活,向左也许他的虚伪被揭穿,赤裸裸展现在周围人的面前:
这1厘米,通向两个截然不同的未来,这一厘米,是世上最长的一厘米。
《坏小孩》这本书,向我们揭示了学霸朱朝阳从一开始就对耗子和普普的“人心隔肚皮”,他一步步将自己的恶扩大,从推妹妹下楼,到教唆东升制作毒药害死自己父母并埋葬,然后一并铲除知道一切的耗子和普普,以及东升。
作为因背叛生恨而对岳父岳母下手的东升,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行为被三个十几岁的孩子无意间录下,自己就像待宰的羔羊,被牵着鼻子走,被仨人以交换为目的给出30万,再被朱朝阳威胁解决掉他淡漠的父亲和继母,因为朱朝阳推妹妹坠亡被继母逼迫打骂,父亲没有站在自己这边,所以心生恨意。
社会派悬疑推理大神紫金陈的《坏小孩》被改编成网络剧《隐秘的角落》重磅上线,剧中埋下多个伏笔,当目击者变为犯罪者,好小孩,坏小孩,谁能遏制青春期的黑暗?
就像书中说的
“成年人的眼里,孩子永远是简单的、他们根本想象不到孩子的诡计多端,哪怕他们自己曾经也当过小孩”
根据本书改编的网络剧《隐秘的角落》在豆瓣的评分高达9.0,在当今社会下,这部剧用扑朔迷离的案情,将几个家庭与三个孩子联系起来,为这部作品添上了悲情的色彩,一位高知敬业的数学老师,一位全校总第一的优等生,却在自己高智商的预谋中解决掉看不惯的人,事后还能波澜不惊,结合电视上真实的新闻事件,非常有探讨意义。
本文我将以三个孩子之间的情感、成年人之间的交集以及成年人与孩子之间的传导,这3条主线,为大家讲述这部作品以及人物关系中带来的反思,更要以现实意义的角度来解析沉默悲歌带来的无声呐喊以及救赎与包容。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本是可以延续生命的浮毛
“我还有机会吗,静静”
张东升在给妻子收拾好并帮忙搬下行李后哭泣了起来,看到妻子沉默嫌弃的表情,他收起自己突兀的眼泪,知道自己的决定只能执行,他偷换了妻子的药,不出意外,妻子在海里游泳时漂浮在海面离开了世界。
“爸妈,我还有机会吗”
张东升陪伴岳父岳母爬山时,还尽量努力套近乎,希望岳父母能劝劝自己的妻子,回归家庭,但是岳父母却主张俩人分开,对谁都好,张东升无奈,低落和丧失底线,转移话题说自己还有机会学习摄影吗,他知道岳父母不会给自己机会来说服执意离婚的妻子。所以推下俩人坠亡后,他还能在警局假装哭诉起来,将自己的嫌疑撇的干干净净的。
他在动手之前,都给过他们最后的忠告,只要他们能点头顺从自己也许就是不一样的结局,但是没有,他们都冷漠的搭上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张东升用毁灭一切的方式来保全自己。
这是电视剧《隐秘的角落》中的人物关系,唯一和书中区别则是岳父母对他的态度相反,其实张东升在这段付诸一切的感情中已经没有退路,就像剧情中贯穿着笛卡尔的故事一样,真相和童话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即使不杀了他们,自己的人生也不可能有新的蓝图,干脆全部毁灭。
开启一道毁灭之门,就像打开潘多拉的盒子
本以为解决掉岳父岳母后张东升就能如愿以偿过上想要的生活,却发现妻子的心早已变了,而对待自己的痴情却决绝离开,张东升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爱人也一同消灭。
此时他的内心不再有情感和不舍,命运和心态也被颠覆,从一个人人称赞的奥数老师,变为想要急迫拥有掌控人生的自由,仿佛陷入“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状态。
若不是收到警告信这个关键点,他还能保留仅有对余生的希望,可惜在和三个小孩交涉中本想一人给一万息事宁人,却未曾想过被要挟30万,在借了高利贷交换回相机录像时,却得知对方还有备份,此时的张东升心态完全崩了,仿佛自己刀起头落的囚徒,在刀落下前的一刻努力挣扎。所谓的交换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自己依然无法逃脱枷锁。
若仔细发现,每次镜头给到张东升独自时都是阴暗的,他一个人对着镜子时,一个人在电梯被小孩用枪指着时,他摘下假发时,人间的互动不再伪装,作恶的源泉开始在头脑中盘旋。
对岳父母以及妻子都能痛下狠手,仿佛是打开潘多拉的盒子,但凡让他不满意的人,他都会用“解决”的方式让对方永远远离自己。
他在得知三小只还有复制卡时,只想追回自己的30万赶紧给高利贷还上,结果却遇到张朝阳被继母的弟弟王立绑架,他本不想参与却被王立咄咄逼人,他依然给过对方机会,甚至用下跪的方式求饶却依然被欺负,他起身反杀。他这种给最后机会的方式,不仅是给对方机会,也是想要遏制自己开启魔盒的黑暗心理,用卑微的态度祈求最后的机会,却屡屡失望。
王立的失踪,引起张朝阳父亲和妻子的怀疑,张东升的担忧和仅存的底线变得麻木,心中的魔已经成型,不问因果,一并铲除。此时他的手上已经有6条人命,本以为解决掉岳父母就能稳定释怀的开启新生活,却未想到仿佛走入一个又一个环,就像东升最后怒吼的那句:“我的人生都被你们毁了,我还在乎你们报警吗?”本想操纵人生掌握命运,却一次次被命运翻盘。
在这场争夺的怪圈中,任何掩盖的抗拒都是徒劳的,只会让自己更加被动,在这种争执中张东升已经完全丧失了掌控力,无论是法律还是争执都是一个结果,最后想要跳楼结束生命的东升还是怯懦的,他返回学校继续若无其事的工作,既然已经无力改变结果,只有多舒适一天是一天。
隐忍的悲愤,让毁灭之火毁了自己
严老师,您的纸片经过字迹鉴定,可以确定是一个月内写的,具体哪天因技术有限,无法给出结论
《坏小孩》书中的老警官在学校门外看到手机简讯,印证了他所有的猜想,朱朝阳大半年的日记,记录着好友的到来与离去,记录了自己目睹妹妹坠亡的事件,记录了父母被下毒后的事情,但是并非这半年来的记录,而是一个月内经过编排后的缜密。
无论是书中还是电视中,张东升仿佛都是被坏人的中心,但是在结局,张朝阳却是获利最大的人,他十几岁的年纪,却心思缜密,他安排的剧情中摘除自己,将别人的罪恶都记录详实。若不是日记经过技术核实被检测出时间,也许张朝阳真的只是无辜的少年。可是如今,他的配合与哭泣,回忆与供词显得那么虚伪,让人不寒而栗。
其实电视中也给了很多隐喻,比如最后结尾处普普给张朝阳的信:
“我永远不会告诉任何人,我会永远替你保守这个秘密,不过,我还是希望,有一天你能有勇气的说出来,因为只有那样,这才是真的重新开始。”
这段话提炼出整部剧的反转,晶晶的坠亡原来真的和朱朝阳有关,就像书中一样,是朱朝阳推下去的,但是最后朱朝阳还是选择了撒谎。就像他写好的日记一样,他仿佛早已把这种严肃的质问当做了一种交流,他来指认现场,只是为了将自己的童话圆满,并不是为了真的重新开始。
张东升本有美好的人生,即使是奥数老师也因讲课优秀被学生们喜爱,却陷入个人的情绪中无法自拔,导致用杀人的方式来换取自己的舒适,却被三个并不善良的孩子发现并录了下来。这三个孩子就像这个时代黑暗的浓缩。
父母犯罪后的被收容所收留的问题儿童,张朝阳虽然年年年纪第一,他的成绩只是为了得到父母的认可,甚至他将父母离婚的原因归结到自己身上。这何尝不是一种隐喻,隐喻这个时代中大人对孩子的影响,身为善于模仿观察的孩子,他们的行为都来源于对这个世界的观察和模仿,他们太弱小无力反抗,只有以牙还牙。
《坏小孩》书中的普普因为在收留所被校长“欺负”,校长用自己的下体塞进普普的嘴巴,普普虽然不明白是什么,但是学会这种让人恶心厌恶的方式,于是让让丁浩拔下自己下体毛发塞进晶晶的嘴里,她因为小时候目睹一个小孩坠河却因自己的父亲是罪犯的原因,被群众诬陷,她学会以暴制暴,在朱朝阳黑化的过程中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
书中在结尾处用朱朝阳的日记来梳理这段环环紧扣的命案与细节,平淡无奇的笔记以及内心的独白,仿佛不用出声,就可以将内心的委屈、愤怒、幽怨和无助呐喊出来。他的日记中有真有假,描写普普和丁浩的生存环境是真,描写他们无力反抗也是真,描写继母对父亲的影响是真,描写自己被忽视也是真,唯独在描写自己暗暗策划、激化矛盾、渔翁获利时却是虚假的。与其说朱朝阳的心思可怕,不如说他看穿了所有伪装并且学着伪装做无声的反抗。
就像父亲好不容易转身来关心自己却是为了录音获取证据将自己绳之以法,父亲的关爱都是虚假,那自己也不需要对这样的父亲抱有幻想,无论是书中还是电视中,朱朝阳都是借助张东升的手为自己弑父,怯懦听话的背后,却充斥着自己的愤怒与报复。
而这种听话、乖巧与顺从的假象,也正是推理作家紫金陈想要描述的孩子内心真实想法的隐喻,在这场看似听“聪明人话”的谋杀中,每个掌控话语权的人仿佛都非常自大的操纵着他人,他们耻笑命令对方让自己满意的态度,却更像是给对方灌输了无声的反抗,既然无法做到正面反抗,就在对方不知情中回击。
就像张东升这个“老实人”无力反抗总被安排时,干脆就顺流而下直到掌握机会就不给对方反抗的机会,就像每次父亲要求朱朝阳听话时,朱朝阳照做了,帮父亲在警察面前开脱,享受父亲虚伪的关怀,却递刀给张东升。
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隐秘的角落》中故意拉住好友严良(书中好友叫丁浩)说有复制卡的事情,让门外本舒了一口气的张东升瞬间爆发,他本以为可以息事宁人,借了高利贷换取后半生安稳的张东升炸毛了。但是当俩人从卫生间出来后,张东升还是流露出了微笑。
张东升是个很有主见的人,这点上他和朱朝阳一样,也许是数学强大的缜密心理,让他们从不愿意过多倾听或者辩解什么,而是认准的事情,就去执行,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张东升从不会在岳父母或者妻子面前吐露自己的不满,即使在参加亲戚的饭局被岳父当众羞辱时,他也只是微笑着应和,所以换取了岳父母对自己信任,带着他们一起爬山,一路上摆弄相机找角度,看似细心顺从的他,心中愤怒的种子已经发芽。
张东升在岳父母出事后洗脱了嫌疑,任凭妻子的耳光抽在自己脸上,他也一副顺从的样子,即使得知妻子去意已决,依然流露出不舍和挽留,以及帮妻子搬行李,他就是这样沉默不反抗的姿态,不但可以掩盖自己的目的性,还能给对方无法拒绝的理由。
朱朝阳也同样,他在被晶晶踩了一脚后不愤怒,不辩解,但是恼怒与长期积攒的不满已经开始发芽,加之两位好友想用金钱与张东升做交易,更是助推了自己沉默中爆发的源泉,先对晶晶下手,再借助张东升对父亲和继母下手,然后让知道这一切的人都消失。
《隐秘的角落》中普普被救,并且成功配型,但是在片头导演就埋下伏笔,拨打电话都是7位数的号码,唯独普普给欣欣打电话只拨了4位数,也许欣欣并不存在。
所以最后导演同样用隐喻的方式告诉我们“普普”和“欣欣”配型成功,就是为了给所有人一种童话的美好而已,就像在学校开学典礼中穿着统一校服的孩子们在学校上课时,一束白光照进来,穿着白色T恤的严良(书中严良这个名字是老警官电视剧中严良是朱朝阳的小伙伴)看像朱朝阳的眼神是失落的,这是童话中营造的美好。
严良在沉默中灭亡,也让我们看到了他的义气和纯洁,他一直都是为他人付出,为了普普救欣欣做努力,为了朱朝阳被欺负做挡箭,最后老陈告诫严良,只要自己强大才能保护别人。
严良的沉默与朱朝阳的沉默形成鲜明的对比,严良的沉默是付出与成全,即使自己因为这份沉默承载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却不愧对他人,而朱朝阳的沉默则是爆发式的模仿与毁灭,通过让对方付出代价来获取自己的利益。
心态变化指引从局外人到参与者
你是个善良又讲义气的人,我知道你有多爱你的爸爸妈妈,多怕因为这些事情失去他们。
也许看穿朱朝阳善良讲义气的人只有普普,她宁愿相信朱朝阳是真的善良与讲义气,所以她再次劝解朱朝阳能够有勇气说出少年宫晶晶坠亡的事情,但是当朱朝阳和警察来到晶晶坠楼的天台后,画面是真实的,可是当他背过身说晶晶“踩空了”镜头却加了一层滤镜,不得不佩服导演的“隐喻”含义,朱朝阳的谎言很唯美,但是谎言终究是谎言。
从电视中的人物服装以及镜头切换,色彩改变,我们抓捕到的细节无一不将幕后玩家指向朱朝阳,却得不到证明,他对一切事情都是默认与沉默的,无论是俩好友要以30万与张东升做交换时,还是被张东升威胁以及面对警察时,他都是一副好好说话的样子。
因为他无力改变父母的婚姻崩裂,无法获取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也无法通过争夺来感化父亲对自己的爱,无论父亲掩盖的多么好,都会录音来找自己犯罪的证据,无论父亲多爱自己也会因为继母一个小小的哭泣而说服自己掩盖受伤的真相。
作为孩子,长大成功仿佛是太过遥远的事情,眼前如何能获得想要的才是最实际的,于是他策划着一切,在事件中仿佛是局外人,却是真正的参与者。
总结
坦而言之,我在看《坏小孩》》时,我的内心是非常伤感的,那种抑郁与无助让人绝望,平平无奇的生活中充满着各种不顺与挑衅,仿佛平静海面下的暗涌。像极了我们复杂的内心,无数次也因为别人的嘲笑和忽视而心生恨意吧,但是我们与书中人不同的是,我们大都被美好和宽容包围,逐渐心情平和变得善良。
就像《隐秘的角落》中严良身边出现的老陈警官,面对这个调皮的孩子不断去关爱他,呵护他,救赎他,让他在这无力改变的绝望中得到不少温暖被感化,可惜就像童话一样,细心的人都能发现最后照进开学典礼的一束白光中是严良失落的眼神,严良转身找老陈时,老陈在跳广场舞,而一排7个人的队伍,唯独老陈那排自己的多余的一个,严良的口哨也只有老陈听见了。
其实电视中也是给所有人一个警示,身为成年人,一定要用温暖和坚持来帮助所有问题少年,让他们能被感化好好接受教育,得到更好的人生。
相较于书中的阴暗与报复,最后老警官犹豫手机左右键这1厘米的差距后,在电视中给出了完美的答案,尽管他们的命运注定是一场面对人生无力的沉默,但是在电视中我们看到了救赎与包容的重要性,让我们忘记电视中的各种隐喻,相信结尾处张东升说自己将普普送到医院,严良也听话返回学校,普普与欣欣配型成功,朱朝阳依然是第一名,就当是给所有人的美好童话吧,只要为他人奉献一点关爱,就会救赎一个罪恶的灵魂。
就像普普说的那样,童话多么美好呀,相信童话心存感恩,通向更自由广阔的天空,摒弃悲伤无力反抗的命运悲情。#如果人生可以重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