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与己相关,格外关注的几件小事,一个是小区门口的生鲜门店变成了药店,另一个是发现北京还有个弘医堂,之前只知道有孔医堂。

生鲜门店开了有一年多,由于距离近,方便,价格也公道,平时去的就最多,渐渐的有些习惯了。前不久突然听说要撤店,很是意外。一次去买菜,遇到老板在店里进货,是个30岁左右的年轻男人,个子不高但结实,穿着一身略显破旧的夹克,不修边幅的发型,亲力亲为往店里搬菜。
这样的打扮,我把他当成了店里雇来专门搬菜的小工。顺带聊了几句,原来撤店的缘由是房租涨价,一个20几平左右的底商,每月房租、水电等加一块要三万多,听老板说,每月房租加上雇人,基本就是白忙活。我明白,他应该是能赚到钱的,只不过赚的利润不足以匹配他的付出。匆忙撤店是个意外,更意外的是,第二天药店的牌子就挂上了,鲜红鲜红的格外刺眼。仔细想想,小区周围几乎被牙医管和药店包围了,小区不像小区,到是像一只被时时刻刻吸血的病虫。为何吸血的药店能活下去,便民的菜店却死掉了。
孩子身体一直不太好,看了许久的中西医,总不能除根,总有反复,担心孩子吃药多伤身体,纠结着,成了心里最大的负担,听朋友介绍了弘医堂有位不错的医生,就迫不及待的约了号去看。
弘和孔,两个字极为相近,不免联想到或是谁借了谁的势。
从时间角度看,孔医堂更悠久,传承自清末四大名医的孔伯华医馆(孔伯华(1884-1955),孔子后裔,京城四大名医之一),其后人于2009年创建孔医堂,可见这是一家有传承的私人医馆。弘医堂则是一家医院,是一家公司,成立于2013年10月。
孔医堂是挂号很贵,但开药便宜,而弘医堂恰恰相反,挂号仅需几元,但药贵了很多。于是自我安慰,能把病看好的,收费才是最合理的。
经这几年跟医院&医生打交道,感触颇深的是,找到一个好的医院很简单,但找到一个好的医生很难,也许他就在一个非常普通的岗位上,遇到了是缘分,是运气,错过了,要走很多弯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