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很小的时候,姥姥经常带我出去玩。看到路边的糖果摊,姥姥指着问我:“要不要买点吃?”我摇摇头,说:“不想要。”然后姥姥会非常满意地说:“这孩子真懂事,从来不乱要东西。”
但是,从我内心深处来讲,小小的我,其实非常想吃那些酸甜可口、各种各样的糖果。只是,我清楚地知道,我表现得越“懂事”,大人就会越高兴,甚至会经常在别人面前夸我。
于是,敏感的我把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压抑到了一边,努力做出那个“懂事”的模样,去博得大人的喜欢。长大以后,我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不懂得拒绝别人、疲惫不堪的“烂好人”。
后来做了老师,学了心理学,才知道那些小时候看似很乖、很懂事的孩子,长大了心理问题会比较多。原因是,他们以满足他人意愿、获得他人肯定为生活主导,失去了表达自我的声音,忽略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内心会比较压抑、比较痛苦。
现在的我,每当看到那些很小的孩子,表现得非常懂事,我就会莫名心酸。
在我们身边,有太多家长,会无意中用“懂事”或者“听话”来评判一个孩子的好坏。因此,有些孩子为了博得家长的高兴,就会故意表现的很懂事,说话做事察看家长脸色,失去了本来童真的样子。
但是,大家完全忘记了,那些贪吃、贪玩、淘气、叛逆的样子,才是孩子最真实的一面。
小时候表现越“懂事”的孩子,长大后心理问题越多;小时候表现越叛逆、越真实的孩子,长大后往往心智越成熟。
因为“懂事”有时候并不是一个褒义词。
“懂事”意味着,要讨好大人,忽略真实的自己;“懂事”意味着,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越“懂事”的孩子,独立能力越差,越容易落后于时代。
有一位家长和我说:我女儿平时很懂事,讲道理都能听懂,上幼儿园也非常顺利,其他小朋友都哭的嗷嗷叫,我女儿一声都没哭。但是,一个月后女儿突然跟变了个人似的,爱打人、爱哭鼻子、总是在半夜哭醒。
我告诉这位妈妈,与其说孩子“懂事”,不如说孩子没有安全感。
正常情况下,孩子第一次上幼儿园,都会哭闹的,没有谁愿意离开自己的妈妈。如果孩子不哭不闹,说明她非常想做一个父母眼中“懂事”的孩子,因为只有这样做,父母才会喜欢自己。
换句话说,孩子只是在压抑自己的真实情绪,但这种情绪会通过其它方式发泄出来。那些敢在妈妈面前哭闹,耍小脾气的孩子,才说明他们对你有足够的安全感,知道你会接纳这种情绪。
记住,无条件的爱,才是孩子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础!
人生短短数十年,没有必要为了让别人开心,而去过自己不喜欢的生活。我觉得只要内心善良、待人友善、为人正直,活得真实一点真的没有关系。
孩子也一样,调皮一点又怎样、爱哭闹又能怎样,只要他没有影响到别人,犯不了原则性的错误,保持一点孩子的本性,不是更可爱吗?“懂事”这个标签,请不要再往孩子身上贴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