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传播实质: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20世纪40年代 信息科学诞生)
传播是什么: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传播基本特点: 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交流,交换,扩散) 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提现。 3.传播的社会关系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 传播成立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 .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传播障碍 :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
传播隔阂:人与人,组织之间的隔阂
(无论个人,群体还是组织,都具有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的主体。社会信息系统必然现象)
②社会信息:指的是人类社会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所交流或交换的信息。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整体。
(信息是由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 1. 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2. 是一个开放性系统 3. 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人类社会信息系统所特有的属性) 4. 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③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理论为确立科学的唯物主义传播观提供了这样的出发点: 1.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精神交往”概念和现代“传播”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2. 可以克服既往传播学研究,特别是行为主义传播学研究世界的局限性。 3.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精神交往是与精神生产相联系的,离开了精神生产就谈不上精神交往。 4. 从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精神生产既然是一种生产就变得有它的产品。
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 1. 人类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源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活动。2. 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把城乡的分离看做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的一次分工。农业的分离式第二次分工。信心产业的出现,可以看做第三次分工,这些分工都是建立在物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之上。 )3. 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关系反映着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关系。
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还有独立性和能动性的一面: 1.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的发展。反过来也推动着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发展。2. 在物质生产达到一定的发达程度之际,精神生产的状态如何,将会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3. 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既然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区别,就意味着他们具有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不同的特殊规律。
①动物传播信号 :气味 发光 超声波 动作
②动物传播与人类传播的本质区别是: 1. 动物的信息传播行为是一种先天的本能行为,其能力更多地取决于体内的信息功能和遗传基因,而不是后天的系统学习。2. 动物传递和接收信息的过程是基于条件反射原理的过程,而不伴随复杂的精神和思维活动。(动物传播只是对自然界的一种被动的适应,也不能成为对自然界的自身进行能动的创造性改造的因素。)
③人类语言的特点 : 1. 人类语言具有超越历史时间很空间能力。2. 人类语言具有无限的灵活性。3. 人类语言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最根本的特征。)
④ :口语传播时代 9万年前 文字传播时代 印刷传播时代 电子传播时代
⑤信息社会具有的特点:1. 社会经济的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2. 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3. 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主要依靠信用。4. 不在主要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将成为主流。
(法国数据处理与自由委员会的报告指出:信息就是力量,经济信息就是经济力量。信息具有经济价值,拥有储存和处理某种数据能力也意味着对别国政治,技术上的优越地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