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打开简书,已是六年后。
六年前,我为情所困,为家庭所困…逃到哪里,都逃不掉“迷失自我”的痛苦感。
在找回自己这条路上,我花了六年。
窗外下着小雨,与儿时我坐在书桌前,听的那场雨有何区别呢?物非人非。
而今,我已年过三十,还寄居在几近六十的父母家里。父母更多的是担心,甚至是很大的情绪。
是啊!按照人的成长轨迹,这个年纪应该成家立业了。如果没有,那就是不正常。
我想,在迷失自我这条路上,不是六年前,应该在更早的儿时。不断的满足父母的期待,老师的期待,同学的期待…而我自己呢?我自己想要过一种怎样的人生?
或许问过,但是从未认真面对过,大多数人都是活的很茫然。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发现…
像我的母亲,活一天算一天就是她的格言。本来我觉得这是个积极的活法,既然活一天算一天?应该珍惜每一份遇见,开开心心的才好。然而整日抱怨,甚至于发疯…想想,我的前半生,最大的精神催眠和折磨,都是来自于我的这位至亲。
像我的父亲,自己不外出奋斗,倒是鼓吹我离家奋斗。别的父亲生怕女儿离的远,我的父亲不是。无视我一人在外漂泊的苦。只要我在外面,他就有种幻想的希望,有天我会嫁给有钱人,有天我会事业有成。
像我的姥姥,活到七十多了,还常常流眼泪。那时我就对自己说,我要寻找生命的意义,寻找离苦得乐之法,我不想到了六七十岁,还哭哭啼啼。
可是,当我站在这个时空截点,回想我年少发出那个疑问:人为什么活着?我才惊觉,疑问的意义是不再疑问。
如果那时我感受的是父母疼爱,姥姥慈祥智慧,人间美好…我的安全需求没有被威胁。我会有这样的疑问吗?或许依然会问生命的意义,书本和影像里传达了那么多的未知,生活里也有那么多的悲欢离合。
但不会问人为什么活着!存在即合理。问这句话背后的心情,还是生命痛苦的体验大于有趣了。才会质疑活着。
如今,我再不会问为什么活着了。哪怕评判和质疑依然很多。我知道,日子是一天天过的,每天都要开心。接着,创造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