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咸阳市永寿县渠子镇永寿坊村北侧的田野之中,有一座规模不大的古墓冢,相传为唐代的长孙无忌墓。1992年4月20日,这座长孙无忌墓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根据《永寿县志》的记载:西魏大统十四年(548),永寿境内建广寿县,县治就在永寿坊村;北周至唐代中晚期,永寿县治多次迁至永寿坊村,这里作为永寿县治的时间长达167年。
如今,在永寿坊村生活的人,绝大多数人都姓长孙。相传,他们是唐代宰相长孙无忌的后裔,祖籍河南洛阳。唐朝初年,来到此地,成为名门望族。近年,当地村民对长孙无忌墓进行修葺,一条水泥路直达墓前,周围的环境焕然一新。
2021年5月5日中午,我和家人来到永寿县,专程前往渠子镇永寿坊村,寻访这里的唐代长孙无忌墓。沿着村中的道路向北,道路两侧种满了柏树,尽头就是长孙无忌墓园,前方有一片巨大的广场。曾经荒凉的墓冢,被围墙环绕起来,南侧开有一扇大门,正对着长孙无忌墓。
走进大门,迎面的亭子内,有一块2013年4月4日竖立的《大唐故长孙无忌墓志》碑;亭子后方,有一尊长孙无忌塑像,双手放于腹部,显得温文尔雅。
在长孙无忌塑像后方,便是长孙无忌的墓冢,外观为圆锥形,高度约3.5米,底径约11米,占地面积1840平方米。据说,长孙无忌墓原本占地近百亩,周围还修建有长孙无忌庙和其他配套设施。可惜,这里曾经遭到破坏,现在只剩下这座墓冢。
如今,在墓冢的旁边,可以看到两块文物保护单位碑,分别是1986年4月竖立的永寿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和1992年4月以后竖立的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
根据清光绪《永寿县志》所引《昭陵附图考》的记载:“昭陵陪葬宰相凡一十三,长孙无忌与焉……”因此,长孙无忌陪葬于唐太宗李世民昭陵,这座长孙无忌墓可能是假的。
长孙无忌(约597年-659年),字辅机,祖籍河南洛阳,为唐太宗长孙皇后的哥哥。幼年好学,博览文史,擅长谋略,跟唐太宗李世民关系很好。
在“玄武门之变”中,长孙无忌帮助李世民取得皇位。后来,历任左武侯大将军,领吏部尚书,袭封赵国公,累迁太子太师和太尉。贞观十七年(643),唐太宗描绘二十四功臣像于凌烟阁,长孙无忌位列第一。
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唐高宗李治继位后,想立武昭仪为皇后。但是,长孙无忌坚决反对,高宗听信许敬宗的诬陷,夺去舅父长孙无忌的官爵,流放黔州,逼迫自缢。上元元年(674),唐高宗为长孙无忌平反,其孙长孙元翼承袭赵国公爵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