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2.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容色伪善,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德。”
【注疏】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包曰:“巧言,好其言语。令色,善其颜色。皆欲令人说之,少能有仁也。”
疏“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O正义曰:此章论仁者必直言正色。其若巧好其言语,令善其颜色,欲令人说爱之者,少能有仁也。
【汉典搜索】
“直言正色” 直,有公正合理的意思。
色,有脸上表现出的神气,样子的意思。
“巧言令色” 巧,虚伪。 令,使得
看一个人不仅仅看穿着打扮,也要看他的言语行为。
一味讨好的花言巧语,很少是为了你越来越好。
也就是外在表现和内心出发点。
发自内心的赞美,本着一颗仁心,爱意,让对方感受到尊重,感受到动力满满,那是一种支持性的鼓励。
比如,互相的点赞,更有不仅仅夸赞好,还能告诉对方哪里好的二级反馈。
这些可以带给对方以持续前进的力量。这样也就是直言正色吧。
而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花言巧语,让对方感受到心里美美哒,然后更愿意满足我们自己的利益,这样的赞美容易言过其实,也让对方只愿意停留在所获得的成就里不再前进。如此属于巧言令色。
反过来,我们要怎样可以区分他人的“言”和“色”,也看自己的一颗心吧。
自己心里只是渴望被赞美被认可,满足于自己当下的成就,不愿意继续前进,对方也很可能在你的带领下,只去做“巧言令色”的事情 。
如果自己不满足于此,反向会影响到对方,如果他没有能力做到直言正色,这样的人也便慢慢被我们疏远,
那些真正希望我们进步成长的人,直言正色与我们之后,感受到我们前进的更大勇气和动力,欣慰之余,更好的发挥他们“言色”的作用。
再次回到我们自己,
站在“言色”者的角度,看自己的发心是为自己还是为对方。多体察自己的发心,多想想该怎样表达,可以做到“直言正色”。
站在被“言色”的角色,看自己内心所需是巧言令色还是直言正色。
多观察他人的所安(安于他自己的利益还是安于我们的成长,也或者其它),是不是自己需要的“直言正色”。
感知自己感知他人,过有感知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