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了悟红尘

了悟红尘

作者: 芥空 | 来源:发表于2020-11-18 11:13 被阅读0次

偶得好友赠书,粗读写浅思。

《雪域求法记》作者,1916年生,全家祖辈虔信佛教,父母常年拜佛,叔父是出家人,这个小环境的影响下,就为其种下了善根。另外大的环境,军阀割据的年代,动荡不安,才会迫使人去求一种安宁。还有实质动作激发的因素,因为他小时候总生病,父母请来算命先生卜卦,算命先生说,在家养不大,要想活下去,除非送去庙里。就这样,8岁进安乐寺。那里只算个住处,还有人送他去上学。后来又到了种善寺。

庙宇的方丈有自己的私庙,和在医院工作的医生有独立诊所类似。他们都有自己管理的地方,再后来作者去了太平庵。11岁的时候,父亲因为肺癌去世,家中有段时间生活清苦。12岁的时候到了扬州附近的放生寺,开始学佛教基本理论和天台宗的四教仪等。然后又去了镇江超岸寺,这里清规严格,早上5:00起床,上殿做早课,然后吃饭,之后上课,而且上下午都有课。

1934年,18岁的他踏上了西行求法之路,先去了四川的汉藏教理院。1936年毕业于藏文专修科,跟随太虚大师,学习一年多。之后借了路费到达康定,通过道孚县、炉霍县,经巴朗、甘孜、德格、岗拖、江达、昌都、拉孜、甲贡、拉里、墨竹工卡、德庆抵达拉萨。

后来进入三大寺(哲蚌寺、甘丹寺和色拉寺)学习。一般人进庙前要布施,才能免了差事,否则要从最基层做起。正式加入康村后,有住的房子,不过是分配的,要付房租。整个康村有专门的分工和组织构架,各司其职。

理论方面学5部大论,《量释论》、《现观庄严论》、《入中论》、《俱舍论》、《戒律论》,学完才有资格考格西,相当于佛学博士。佛学理论学完,就具有修持密法的资格,黄教相对严格,要先显后密,打牢基础。在上下密院,生活非常艰苦,一般都是走很远的路到一个地方去修法,行李背在身上,除了堪布,一律不准骑马。密院的喇嘛,没有床睡觉,只给一个四方形的垫子,念经、修法、打坐,睡觉都在上面。当然也可以拜师学经,但是,需要相对熟识的人来介绍引荐。三大寺的学经全靠自己,如果自己不自律,就等于混日子。里面也存在偷懒的人,并不是个个都精进修持。

1945年,入藏8年,学完了经论,获得格西学位,然后又在西藏开办了拉萨小学。1946年正式开学,当时有13个班,教维吾尔文、回文、英文、汉文等等。当初经费相对充足,请来的都是知名大咖,高品质的教学影响力十足。可是1949年7月8号,由于西藏驱汉事件的发生,作者只能经印度撤出,后来移居香港,之后去了美国,在那里定居。

单纯本书的力量,就像《奇特的一生》书中真实的、客观的记录柳比歇夫的生活,不带一丝额外情感和评判,由读者自己感受,引发思考。

总之,即使在纯净的西藏庙宇,也有僧人混日子,而藏污纳垢的红尘也有道法莫测的高人,所以成事者在于人,在于是否坚守的住初心。那里的僧人也会因为拥有钱的量级不同而每天的生活天壤之别,在外是一种现象,本质体验可能不同,而修行的目标与终点一般无二。

在佛法更强盛的氛围中,开悟应该相对容易,而且在整个团体的监督下,乱心易减,杂念易灭,佛法易成。

(2020年11月18日,周三,中雨)

相关文章

  • 了悟红尘

    偶得好友赠书,粗读写浅思。 《雪域求法记》作者,1916年生,全家祖辈虔信佛教,父母常年拜佛,叔父是出家人,这个小...

  • 七言*无题

    多情常得美人怨,仍爱红尘三千丝。 了悟禅心无处求,何妨痴顽过一世。

  • 2018-07-25

    《小僧》 袈裟千斤重,木鱼万里音。 不是红尘弃,而是人心冷。 剃度出家去,禅房了悟空。 ...

  • 风语|相遇孤独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看似达到了看破红尘了悟生死的境界,其实个中包含了万般的无奈和心酸。红尘之中的每个人,都是孤独地来...

  • 了悟

    有个姑娘坐在一纸舟里,等溪水流苏 她喂养的风,恰好吹进我的耳朵 野草割破了满月,撒在裙摆上 热沙漫过陀罗花,将一笔...

  • 了悟

    春风吹绿了万物,也吹疼了我的臂膀。 隐隐约约的伤痛,拽着我多年略感疲惫的灵魂。 风华正茂的岁月来到了企业之中,少有...

  • 了悟

    我一个人走在上山的路上。 其实刚走出家门,就感觉这样的天气绝不适合运动。闷热与潮湿把我紧紧包裹着,虽然...

  • 了悟

    往昔诸多恶报业,皆因无识贪嗔痴; 是非因果红尘去,从此佛前一僧人。

  • 了悟

    文/苏沐 晏风清徐了风尘, 皓月彌花藐烟云; 南柯黄粱皆一梦, 嗟若浮屠悟三生。 苏沐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 了悟

    红尘多事惹心忧, 诸念傍身是烦愁。 唯是了却三千丝, 一丝一念别心头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了悟红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rzq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