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宅了,比如我。
玩儿手机、打游戏、刷剧是天然宅的基本日常。从小就宅,以至于我爸我妈要“糖果加大棒”把我“轰”出门,才不情不愿地出门走走,不然可以做到在家呆2个月也不腻。在家不好吗?可以看书、追剧、躺平,为啥一定要出去走走?我一直想不明白。
直到工作后,每天面对乏味琐碎的活儿,生活在令人窒息的城市,单位住宅两点一线,完全丧失了生活的热情。觉得那句“死于25岁,葬于80岁”说的就是我,灵魂感到枯竭、也一度失眠抑郁,无法自我调节。于是,我把自己关在家里,节假日不出门、周末不出门、晚上下班回家不出门……后来发现,我越来越难过,越来越颓,越来越不好看了。把自己囚禁在了这几十平米的空间,这种自我放逐式的宅,把世界关在了别处。
从宅到尽量不宅,这个转变,有个转折点。
主要原因不是我奋发图强,主要是那晚饭吃得有些多,撑着了,所以决定出门走走。要知道,以前都是饭后刷剧或假装阅读的。在一股莫名力量推动下,做了这个一反常态的决定。下楼,走过古城路高大的树下,左拐过了红绿灯,一路往前。有个癖好,就是很喜欢过红绿灯,等待绿灯和走过斑马线都像是一种仪式。经过奶茶店,要不要进去点杯奶茶?还是算了,会胖的。不少人牵着狗狗出来逛,吉娃娃、金毛、还有温柔的萨摩耶小姑娘,人们就是这样度过一天的吧?他们白天劳作以觅食,晚上做回真我以生活。所以城市的白天与夜晚,用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在运行着。
街上做食品生意的在晚上10点左右清洗蔬菜,作为明天的食物原料。而水果摊和蔬菜摊也趁着天已黑赶紧吆喝着降价,再晚就不新鲜了,卖完好早些回家。有在快餐店里一边工作一边扒拉几口饭菜的打工人,一碟青菜、一小碗荤菜、和一碗味道像白开水的紫菜汤,就是一顿晚餐。也有像我这样的单身狗,听着歌默默走着的人,不知道他们去向何方,有没有遭遇渣男渣女,跟对象吵架?我们只会同行这一小段路而已。再向前走一个红绿灯路口,再过一次过斑马线的瘾,就要原路返回住处了。
2公里的饭后散步之路,常走常新,走得也算欢快。像兢兢业业的诗人,非要从一片树叶、一只昆虫映射出自我的哲理世界。养成了饭后出门走走的习惯后,觉得天地宽了。与其把自己困在几十平米的房子里,让自己变成自己的囚徒,不如在你渴望的时候,拉开门,出去走走,看看街边的小摊贩与顾客讨价还价,看看世界的运行方式,未尝不是一种生活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