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摘录】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三)

【读书摘录】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三)

作者: 中年大叔 | 来源:发表于2022-08-15 00:30 被阅读0次
人间杭州

书名:《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

作者:吴晓波

内容摘录

1、人货两旺,自然又催生了“运河文化”。今日杭州的很多语言和习俗仍然带有很浓烈的运河特征。比如杭州人盛饭时不说“盛(chéng)”,而说“添”,因为“盛”与“沉”谐音,不吉利。当年运河人家嫁女儿,先上花轿再坐花船,到了河埠头上岸的时候,父亲背新娘子上岸,左邻右舍的孩子们提着水桶上去迎亲,男方就要大发红包,现在老杭州人还把新婚红包叫作“讨水包”。至于每年的端午,运河上就会赛龙舟,中元节则会在运河里放河灯,而到了农历七月三十日的地藏王菩萨生日,人们又会在家门前的河边插上三支香。

2、有唐一代,当过杭州刺史的共有99个人,其中大多数籍籍无名。有两位刺史则在建城史上无法绕过去,一是李泌,一是白居易,而他们的治杭时间都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晚唐。

3、白居易在杭州为官两年多,到824年,长庆四年三月离去,此生再未复归。他一生作诗约3000首,其中与杭州山水有关的多达200首,其中的吟咏杰作,奠定了西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坐标性地位。当时杭州城外西面的那片湖水,官方文牒中的名称为钱塘湖,是白居易第一次在诗歌中以“西湖”称之。在这个意义上,他是“西湖”的定名人和重新发现者。

4、现在城内最著名的三塔——雷峰塔、六和塔和保俶塔,都是吴越时期的遗物。其中,高近百米的六和塔雄镇江畔,成为杭州的地标。雷峰塔与保俶塔对峙西湖两岸,一个沉稳厚重,一个秀奇玲珑,后人形容曰:“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

5、千古名刹昭庆寺,一座消失在杭州人记忆中的寺庙。始建于五代时期,寺中的戒坛被称为“中国三大戒坛”之一。可惜寺庙屡建屡毁,最后一次失火于1929年,当时昭庆寺作为西湖博览会的烟花存放处,毁于火灾。如今这里被改建成青少年宫广场

6、在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上,“南人饭米,北人饭面”,而杭州的面食文化十分发达。在《梦粱录》中专有“面食店”一节,记载了当时临安的各色面食,有猪羊生面、丝鸡面、三鲜面、鱼桐皮面、盐煎面、笋泼肉面等二十多种做法。今天的杭州菜里,有“片儿川”、“猫耳朵”和鲜虾小笼包,都是很出名的特色面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摘录】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sdk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