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学者彭端淑在《为学》篇写道:“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难”与“易”的关健其实不在难易本身,而在当事人的态度。有的人遇到难题越挫越勇,最终攻克一个个难关,令人刮目相看;有的人遇到一点难事总望而生畏,惶惶不可终日,最终沦为逃避主义者,令人唏嘘不已。
遇难生畏者,总是把失败归结在客观原因上。例如,现在我们很多孩子总抱怨高中课程难度很大,而不愿意学习;或者说,我拼尽了全力,还是学不好。殊不知,很多题目之所以难,主要是难在综合题型的考察上,因为计算过程比较复杂,环节比较多,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大,我们的孩子们总是望洋兴叹,不知从何处入手。由此而产生不自信的心态。他们不相信自己能够做好,久而久之就不愿意去做好了。其实这个时候更需要冷静下来,理清思绪,化繁为简,化多元为一元,逐个突破。随着一个个环节的深入,一个个问题的解决,难题也就变简单了。走过“山穷水复疑无路”,终究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
做题如此,做事亦是如此。遇难而勇者,总是把成功写在脚踏实地的努力过程中。面对遥不可及的目标,他们从不好高骛远,而是将其分解成一个一个小目标,一步一步的去实现它。面对一道道世界难题,他们总是把它分解为一道道容易的小题。脚踏实地,愚公移山地去破解。世界上很多伟大的人工奇迹。我们只惊羡其成功的那一刻,但很少人思考奇迹怎么做到的?九天揽月,蛟龙下海,看似不可思议的背后,都离不开科学家们一步步的努力与奋斗。
孩子们,无论在面对试卷上的难题还是面对人生的难题时,要学会克服畏难心理,静下心来,用滴水穿石的勇气,愚公移山的精神,一步一步的坚实地走,一步一步的迈过每一道坎,跨过每一道弯。那么,终将会迎来你的高光时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