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听“经典阅读、思维促进”课后感受最深的三个点:
第一:成长不一定是个线形(性)的结构。
第二:成年人可以依然保持童心,而且这个童心是可以继续发展的。
第三:与经典的遭遇,就是建立各种链接的过程:我们与作品的,我们与儿童的,儿童与作品的等。
2、刘教授解读书籍的三个标准分别是:
第一:必须是经典的、不可替代的书籍。(《小王子》等)
第二:能发展孩子思维能力的、包含着一定思维促进能量的书籍。
第三:所选书籍必须要有序列性与系统性,从书中提炼的话题是可以串成一个孩子发展的一生所需要关注的所有要素。
3、就“促进思维”一点谈谈我的感受。
我于一年前学习了刘莘教授的“刘教授经典课程合集”课程,这次学习真让我醍醐灌顶,受益匪浅。就拿《小王子》来说,刘教授的解读里提到的“天空视野”一词把《人的大地》一书带到我面前。阅读这本书,对我自己的思维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我学着站上“天空”去看世界,去看人生。一瞬间,好多原来解不开的结不知不觉就解开了,好多原来想不通的事伴着阅读的推进也就想通了,自己的心都变得柔软而慈悲了很多。阅读,真的是一个可以促进人思维深化与升华的活动,对我们成长如此,对儿童更是如此吧。
再拿《亲爱的汉修先生》来说,我会和我每一届四年级的学生共读这本书,但是每读一次我自己都会因此书成长一次。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我们共读此书时,一个学生特别不理解孩子鲍雷伊的妈妈为什么不愿意与鲍雷伊的爸爸复婚,更不理解鲍雷伊为什么能理解妈妈选择不与爸爸复合的行为。我做为一个成年女性其实是能理解妈妈的,但是,经这个孩子这么一问,在准备给他做答的过程中,我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居然有了与之前不太一样的思考与解释。书中这个问题的解决让鲍雷伊成长了,让他释怀了,让他真正更爱爸妈更理解爸妈了。书外的我,对这个问题的再认识,也让我更懂得珍惜我的生活,怜惜我所拥有的。书外的我的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与解释,让他更明白他母亲的不易,让他更体谅与尊重他的母亲了。(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孩子的爸妈半年前才离婚,孩子一度怨恨他父母,尤其不原谅他母亲。)
也许,我的这点儿感受谈得太肤浅了,但是,阅读本身就并不是个高不可攀的事——只要我们捧起书,只要我们愿意触碰经典,只要我们愿意把更多的经典分享给孩子,那么,阅读就一定会是愉悦而享受的事,对我们如此,对孩子们更是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