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战国时期关于宝物的故事有很多,各国君王对宝物的态度也是各有不同,甚至因为这些宝物影响到各国命运。
当年魏惠王跟齐威王在郊外打猎搞演习,这天猎到了一只雄鹿,中午庖丁把鹿割了,烤熟了给两位君王吃,两位君王每人分得了一颗鹿宝,两位君王正在吃着,魏惠王问齐威王:“齐国也有宝吗?”
齐威王以为魏惠王在开他的玩笑,就说:“没有!”
魏惠王说:“不可能,像我们魏国这样的地方,有一寸大小能照亮前后六驾马车的夜明珠十几颗。齐国地大物博,怎么会没什么宝物呢。”
齐威王一听,原来自己想歪了,就说:“你是说这个啊,我们齐国是有宝物的,我有一个将军叫檀的,他镇守南城,楚国人就不敢来闹事,泗水一带的小国都得来我国朝贡,还有一将军叫盼子,我让他镇守高唐城,赵国的人就不敢来黄河打鱼,还有一个叫黔夫的将军,我让他镇守徐州,附近燕国和赵国边境的人就会朝着徐州的方向烧香磕头。我还有一个叫钟首的,他掌管治安,国内的街道上就会路不拾遗。”
齐威王又问魏惠王:“那么大王以为我这四个能照亮几千里的宝物比你那十颗照亮十二驾马车的宝珠谁更珍贵呢?”
魏惠王一时不能回答,嘴里咀嚼着鹿宝,心里想:“瞧瞧,本来想跟你拉拉家常,这么认真干嘛,谁家里还挑不出几个能打的?”
还有个很著名的故事――完璧归赵。这个故事因为上了教科书,所以基本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为了凑字数轩主不妨简单再叙述一遍。不耐烦的可直接略过两段。说是赵王得到了一块绝世美玉――和氏璧。后来被秦王知道了,秦王派人来对赵王说:“秦王想用五座城池换取和氏璧。”
赵王怕秦王说话不算数,又怕不给的话秦王不高兴,就派蔺相如带了和氏璧去秦国。结果蔺相如发现秦王并不想用城池来换美玉。
蔺相如气的怒发冲冠,以死相胁,要回了和氏璧,并偷偷的送回赵国,然后对秦王说:“美玉已经送回赵国,等秦王想好把哪几座城池送给赵国的时候再说吧。”
这个事件表面上看是赵国赢了,保存了自己的宝物,好像还让秦王很没有面子。蔺相如回国后成了英雄,封官进爵。
然而诡异的是,没多久秦国就入侵赵国,夺了两个城池。其实秦国并不是想要赵国的宝物,他们只是想试探一下赵国对于秦国的态度和底气。
赵国如果不怕秦国,自然可以拒绝送宝物入秦,如果秦国不归还宝物赵国自然有理由可以兴兵讨伐,割他几座城池,替秦王实现诺言。
赵国明知秦国不肯拿城池来换,却又派人送宝物入秦,这就先失了底气。送去宝物后又在朝堂上以个人生死相胁,虽然这样也会让秦国留下逼死使节的恶名,然而秦国后期对于名声信誉这种事也就呵呵了。
估计蔺相如在秦国朝堂上举着宝物激动的时候,秦国的君臣表面慌张,内心却在偷笑的。
同样是跟秦国和宝玉有关,还有另外一个故事。
齐襄王死后由他的王后――君王后执政,这个君王后很不一般,当年襄王当太子时落难,隐姓埋名藏到君王后家里当奴仆,君王后那是还是个待嫁闺中的少女,然而少女中也不乏巨眼英雄。
如同红楼梦中甄士隐家的丫鬟看中了贾雨村,少女君王后一眼就看出法章不是一般人,当然法章小伙长得也老帅了也是实情。于是两人就那啥了。
后来法章被田单立为襄王,襄王接君王后回临淄。种了二十年的白菜被猪,啊不,被大象拱了,自己还不知情,这可把襄王他老丈人气坏了,发誓不认自己的姑娘和姑爷。
话扯远了,说君王后执政多年后,齐国多年太平,国力和军力都有所恢复,秦国开始担心齐国会影响秦国的霸业,于是派人带了一套宝物来齐国试探。
秦国使臣带了一套玉质的九连环来到齐国朝见君王后,说:“这是秦国的宝物九连环,听说齐国有很多聪明人,所以秦王让带来齐国看看有没有人来解开。”
君王后,让群臣传看,大家都说解不开,君王后暗中派人拿来她敲榛子用的锤,让人把玉质九连环放在长案上,一锤把那宝物敲碎,然后对秦国使者说:“这有何难?拿回去给秦王看看,我解开了。”
君王后这一锤明明白白告诉秦国,少来这一套!老娘没功夫跟你们玩,不服就干!当然秦国那时还没打算真跟齐国干起来。
这事要搁赵王身上,估计赵王就能干出张榜招贤,能解开九连环者重赏这样的事来。到最后解开九连环后还要很高兴,沾沾自喜的对秦国使者说“路客!我赵国人聪明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