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集,我们这里也称赶会,还知有的地方叫赶场子。对赶集的记忆还是小时候,尤其是春冬两季,不知夏季有没有,至少我是没印象。
早上,路上的人就不断,但大多是步行,也有骑自行车的,其它的交通工具就很少了。在村里遇见了,头一句话必定是:去赶会吗?去!这是回答的声音,铿锵有力。
那时赶会,人真多!用摩肩接踵一词形容再恰当不过。小镇上是个十字路口,商贩就在每个街的两边摆上商品,赶会的人走在街中间,看到要买的就会停下来,问问价钱,或拿起来看看,这时,商家便马上说自己的货物多么多么好,又是多么多么合适,有的便会觉得盛情不过,随即便买下,有的即使相中了,也会说句俺们再转转,一会儿过来再买。
因为人多,所以,人们走的很慢,绝大多数人不可能把四条街都走遍,人们只是找自己想要买的东西,他们不可能花整天的时间来赶会,最多只会抽出半天时间,甚至更少。
小时的我,不记得在赶会时买过什么,就是去看人,图个热闹。
去年夏季,无意中撞见两个集日,不知规模本就小,还是天太热,反正没几个人。一条马路,商家在路两边摆上商品,有几百米长,整个白天,人们稀稀拉拉的,跟印象中的集差太多了!
人少不说,还看不到年轻人,从面相来看,至少都是五十岁以上的,甚至更大,所卖的商品也大不一样。比如:没有卖布匹的,卖小鸡猪的,甚至卖农具的也很少,这些在过去,可是很多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