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心理散文
从布衣到天子__读《楼船铁马刘寄奴》

从布衣到天子__读《楼船铁马刘寄奴》

作者: 无限极 | 来源:发表于2023-06-17 14:57 被阅读0次

    不太读历史类书籍,人物复杂、地理错综,读起来费脑子。但对这几句:“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还蛮有感触的。于是,耐着性子听完了冷门的《楼船铁马刘寄奴》。

      在历代的王侯将相当中,刘裕(刘寄奴)的声望和影响并不突出,但他的战绩谋略,在中国历史中却罕有人与其匹敌。他出身低微,凭实力在一次次血战中崛起。两个北方政权、两个江南王朝、若干割据势力,先后覆亡在他脚下。他终结了江南士族百年共和政治,建立起血腥、高效的军人政权。从战争的紧张程度、从实力与战绩的“相对值”来看,刘裕战史的精彩度,不亚于横扫亚欧大陆的成吉思汗。他是一个被历史学家忽略的战神,并最终坐上了天子之位。

      本书作者以细腻的文笔,书写了刘裕一生跌宕传奇的战争生涯,同时在写法上进行了若干有意识的探索。对此作者也十分有信心,在后记中放话说:“写出这本战史也有点“打擂台”的意思,期待能出现和本书较量的战史作品,我们的历史研究和叙事也要进化。”喜欢这样的实力坦荡!

    刘裕自幼失学,文化水平低。地位提高后,他努力学习文化。刘裕听从下属建议,字大就显气度大,而且体势有力,因此常写大字,六七个字就写满一张纸。

    刘裕身为宰相后,开始留心学习知识。闲暇时会让人给他读书听,或听刘穆之等讲述历史的治乱兴亡,文人士林掌故,他努力记住一些,在公私社交场合做谈资,显示自己不只是一个戎马倥偬的武夫。但是,毕竟不是系统学习,难免张冠李戴,引用错误,下属即便听出来了,也不敢或不好意思指正,还一个劲说好。但是,有一个北方士族出身的郑鲜之,从来不肯放过刘裕的错误,每次都不客气地指出刘裕的破绽。刘裕试图遮掩,郑鲜之更会追根究底,说个明白,常常把刘裕搞得下不了台,甚至脸红动气。事后刘裕总是反思说:我本来没有学问,说话粗浅。各位贤人一般都宽容不计较。只有郑先生,肯给我当面指出来,我得因此感谢他。"

      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还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些道理人人都懂,但是能真正的做到的人却很少。刘裕身居高位,依然虚心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也许是他之所以成功的因素之一吧。

    如今,我们大多记住的只是在乱世之中撑起一片天地的刘邦,朱元璋等,却忽略了这个历史上最强的战神。

    可能是我本身对于历史就没有那么的熟悉,边做家务边听,第一遍没太听懂。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对于我来说都非常的陌生,下午散步听了第二遍,才有了一点印象。

没熟,酸掉牙

相关文章

  • 读楼船铁马刘寄奴

    晋室东渡以后留给中国北方一个广阔的英雄辈出的空间,短短的一百年时间,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前后十六个大小国家,...

  • 布衣天子

    刘邦,是中国历史上较著名的天子之一,他的身世并不像其他的皇帝一般尊贵,他是天子之中少数平民出身的皇帝。 早期的刘邦...

  • 布衣天子刘邦

    刘邦我们都应该很熟悉,对他的印象都应该是楚王争霸 就是项羽与刘邦 之间的战斗 ,而四面楚歌也正是由此事件引...

  • 边关

    风是铁马秋风,花是战地黄花,雪是楼船夜雪,月是边关冷月。

  • 学画画之38

    画这幅画的时候,忽然想起陆游的楼船夜雪瓜州度,铁马秋风大散关。 虽然知道意境不同,但是还是忍不住录在下面: “楼船...

  • 其实我很累

    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我本布衣,难为天子

  • 历史上的英雄

    一代枭雄,曹操,英雄也。从一介布衣到政治舞台的颠峰:从官渡之战到北定中原再到挟天子以令诸侯;从不为人所知到三足鼎立...

  • 明史篇//布衣天子朱元璋

    元朝末年,在濠州(安徽凤阳)有一个名叫朱重八的农民子弟,家中遭遇突变,加之天灾连年,因为谋生需要,他选择来到皇觉寺...

  • 楼船夜雪

    敬笃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 古战场的悲歌,由谁来演奏,当冰...

  • 书愤(宋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布衣到天子__读《楼船铁马刘寄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sgd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