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的事不仅仅是房子的事,房子之外还有更多的事
一 首先得从自恢复高考讲起
在那个年代,考上大学就是一代代人心中的龙门,当时占中国大部分人口的农村子弟得以有机会跃出“农门”,得到命运女神的垂青从而改变命运。诚然努力奋斗的人都随着时代的潮流改变了自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并且开始成为大城市新一代的居民,得到单位分配的住房。
二 时间向前,到了改革开放时期,随着改革开始的还有住房
“ 1980年4月2日,邓小平同志又更明确地提出了住房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提出要走住房商品化的道路。他指出:“城镇居民个人可以购房,也可以自己建,不但新房可以出售,老房子也可以出售。可以一次付款,也可以分期付款,10年、15年付清。住宅出售后,房租恐怕要调整,要联系房价调整房租。使人们考虑到买房合算。”“房租太低,人们就不买房子了。”“将来房租提高了,对低工资的职工要给予补贴。”邓小平关于住宅商品化的提出,为我国后来的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年6月,中央、国务院联合批转了《全国基本建设工作会议汇报提纲》,宣告住宅商品化的政策将得到正式实施。”从此,我国商品房制度正式建立,房子也慢慢和更多的东西挂钩了,但是房子在人的意识中只是用来住的。
现在讲一个概念,房价=政府土地出让金、税费+房屋建筑成本+其他费用,现在新闻里屡屡出现的地王,仅指房地产开发商拍卖下政府的土地出让金费用。所以自建房就没有没土地出让金,仅房屋建筑成本+其他费用,价格就大大低于同等面积的房屋。
三 时间继续向前,来到房子开始涨价的前夕,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中国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开始融入世界,并慢慢利用人口红利成为世界工厂。纵观世界强国发展,都离不开大量基础建设的展开,中国想要发展,基础建设是中国避不过的话题。可是大量的基础建设,大部分都是公益性建筑,医院、学校、体育馆、车站等,建设之后都是不会产出任何土地收益,他们产生的费用仅仅为了维护自身运转及升级。可是要进行基建,就需要大量的资金,资金哪里来,就是买地,因为中国的土地除了农村集体土地,其余都是国家所有,也就是政府所有,政府可以进行买卖。
当时的中国,大家都穷,工人工资也不过是一百多块,哪有那么多钱去交税呢,政府唯一的办法,只有买地拿到大量的基础建设资金,同时小幅度推高房价,但是房价基本来到“新加坡阶段”。
四 房价二轮大涨,在08年次贷危机
美国这时候也坏的不是时候,中国经过加入世贸的十年,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金,可以为步入下一个五年计划打好坚实的基础。可是天降横祸,美国次贷危机开始了,美国人自己的坏账利用美元体系扩散到全世界,其他美元债权国被迫去化解美国的呆账坏账。中国此时推出四万亿计划,其实就是在国内印发更多钞票,利用民众的力量去化解这场国家危机。所以在08年之后,买啥都越来越贵,感觉钱越来越不值钱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四万亿的开始也是推进各大房地产商开足马力的原料,也是“推动供给侧改革”概念的开始。
五 房价调控,全国范围限购的18年
现在房子在中国已经变成保值的商品,开始慢慢向“香港阶段”发展。房子不仅是政府基建资金的来源,也是普通民众手中货币不缩水的硬通货。自14年提出“推进城镇化”口号,房价开始不显山不露水的慢慢涨。以武汉为例,14年武汉三环的价格不到3k,15年汉阳接近8k,16年区域限购,三环暴涨到1w,17年稳步上涨,18年四环外的汉南1w+,中心区域3w+。现在的房价已经不单单是政府的原因造成,是政府,银行,地产商和民众各方面的原因致使,但是大范围严格调控致使价格上涨幅度不大,民众及企业的预期致使价格不至于暴跌,目前是一个僵持的阶段。
房子对普通民众的影响
一 曾经那个年代
考上大学就意味着跳出农门,他们跳出农村后定居在城市。他们现阶段和当年没有考上大学,或者因为某些原因留在小地方的同学之间的差距是明显的,这个就是城市的资源、视野、机遇和发展造成的。在08年以后,考上大学跳出农门的意义就越来越淡化了,只有在城市买了房才有了跳出农门的基础。其实回看,上一代因为恢复高考而考上大学,之后能够定居城市,所以给90后的下一代创造了在城市生活的基础。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在进入大学之前城市90后就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能够更快的理解新技术,能够见多识广。同时恰逢城市化进程的初期阶段,90后这一代城乡间的差距不是很大,但是越往后,他们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举个例子,广州某设计公司,在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人现在分得房子,没有过多问题,属于得利早的一代;改革开放后参加工作的一代,自己从农村到城市,依靠自己的努力买房子,彼时房价不高,现在可能手上有两三套以上的房子;零几年参加工作,房价开始慢幅增长,但是依然可以负担起两套房;12年参加工作,房价上涨已经产生较大影响,有的人选择观望,有的人选择买房,于是买房的在最后一波能够买的起房子的时候上车了,至于观望的人,工资已经跟不上房价上涨,现在依然在租房。
前后四代人,几乎每过十年,房子的价格每次都阻拦了一批人落户城市。他们不得不回到以前的地方,在那里完成人生大事,让孩子站在自己当初的起点,盼望着自己的孩子走一遍你曾经走过的路,去完成自己的梦想。反观另外一边,落户城市的人,拥有了城市带来的各项资源,孩子可以站在自己打拼到的起点完成下一个起点的期望。
另外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城市,集约化的生活降低了人民的生活成本,精细化的分工能满足多样化的生活需求,契约化的人际关系虽然冰冷,但是符合现在社会的信用发展要求。对比的话,发现回到家乡,物价与大城市持平甚至稍贵,而且各种服务跟不上。
14年提出的城镇化,使得中国现在城镇化比率达到58%,未来城镇化会进一步扩大,但是增速会较慢。也是因为这一波政策的原因,导致14-18年的房价出现较大幅度增长。18年国家提出建设中心城市,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区域资源的协调统一,未来城市的房价还会进一步提高,但各大城市之间房价会逐渐拉平,对于城市个人来讲,以后换城市更加便利,仅仅是两个城市之间房子的相互置换。
二 房贷的事
中国现在能够达到现在的发展成就,就是依靠透支未来的劳动价值来完成,相当于把后二三十年的劳动价值放到现在,总在提的“中国人用三十年到达国外六十年甚至一个世纪的发展”,其实是耍流氓的说法,中国用了前三十年+后三十年的时间才达成这一成就。只需要为奴三十载的人勤勤勉勉的干完三十年,那么这三十年的亏口就弥补了,所以就造成很多人的工资还完房贷之后仅仅维持基本生活,不敢生,不敢病,不敢死。
这些人只要能够干活,中国的发展就还在,所以中国还是需要实业,但是现在房地产对实业的挤压是肉眼可见,房地产再进一步就会导致实业大面积奔溃,最终就是全体经济崩盘。所以国家提出“房子是住不是炒”和“振新实业”,通过一系列行政行为控制房地产的畸形扩大,另外一方面实行税改政策,减轻企业税负。但是政府的日子就不好过了,以前买地+收税的好日子慢慢离去。可行的办法,通过技术手段提高政府办公效率,降低行政层级,合并行政单位来满足政府的正常运转,另外就是一直使用的“印钱”,通过货币的稀释,将风险转移到普通民众身上,当然会继续加大通胀率。
三 供给侧改革
这个过程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同时的配套措施,首先进行无现金交易,让你对花钱没有太多的感觉,另外在媒体声音上,加强消费观念的升级和改造,推出更多更新潮的产品诱使进行购买,而且还可以无手续费分期付款,所以你的蚂蚁花呗、京东白条和信用卡始终是处于还账状态。在精神层面,推行简单轻快的娱乐,不断刺激你的精神阈值,让你对于目前的现状进行麻痹,君不见,抖音,直播,王者荣耀还有创造101的大火。对外汇兑换的严格限制,确保你的钱只能用在国内,继续化解政府的风险。所有的问题都在中国范围内进行解决,一环套一环,总有一个套路是适合你的。
房地产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现在的万达剥离资产,提出“轻资产”运营,通过削减不良房产对企业造成的影响,保证企业在房地产逐渐下行的行业趋势下生存,而碧桂园则进行高流转进行资金更快的流动,通过不断的资金流转进行拿地,开发,售卖,就如同病患不断吃药维持寿命直至日后新药一举解决问题,目前就是药不能停。
四 未来
中国下一次刺激点应该在物联网,万物互联,万物共享是现在所有资本都在探索的内容,你觉得那些天使投资人是猪,花钱在一些明明看不到收益还烂的项目,其实他们在买可能性,这个行业现在谁都不知道怎么去玩,谁都没有成熟的发展模式,只有花钱在可能的项目上,万一成功了会缔造出一个超越阿里巴巴的超级企业。而且更多的目的在于掌控物联网接口,谁掌握的接口多,拥有的用户基数大,将来这些接口产生的流量及现金都是无法计量的。目前个人能够做到财务自由的就是能够讲故事,就是编制好的商业模式,然后烧投资人的钱,然后脱手完成财务自由。但是安全上有问题,所以出来区域链这个东西。区域链相当于以后物联网的银行,而且是极其独立的银行,定价权和发行量都在某些人的手上,当然现阶段没有巨额的资金是玩不起这个游戏。现在所有的都是在尝试,大家做的都是一个局部的东西,未来的方向大概就是在这个里面。因为这里面涉及很多政策,现阶段所以习大大谋求连任也是保持政策的完整性。
以上纯属个人瞎扯,仅供娱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