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之美,难用语言描述。不仅词美,词牌也美,看看念奴娇、虞美人、点绛唇、一剪梅、醉花阴、西江月、望江南、满江红、踏莎行、采桑子、忆秦娥、浣溪沙、蝶恋花等等词牌,丰富的想象是不是滚滚而来?
其实,一些词牌从字面上看是很美,但背后的故事却有些凄凉啊,道尽悲欢离合。
“雨霖铃”,雨打金铃思贵妃
词牌“雨霖铃”,也写作“雨淋铃”,它和唐玄宗与杨贵妃有关系。安史之乱中,唐玄宗入蜀,逃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北),卫队将士杀死宰相杨国忠,并逼迫唐玄宗处死杨贵妃,否则就不走了。唐玄宗无奈,只得赐杨贵妃死。
相传唐玄宗逃往蜀地,进入斜谷后,连绵的雨下个不停,雨打在皇鸾的金铃上,和山谷的回声交织在一起。玄宗心情暗淡,不觉思念起杨贵妃来,借着铃声作《雨淋铃曲》抒发思念之情。当时有梨园弟子善吹筚篥(一种管乐),就吹起这个曲子。由此,“雨霖铃”遂传于世。
历代以“雨霖铃”词牌作的词,首推北宋的柳永: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方留恋处,
兰舟摧发。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雨霖铃”曲调本就是因哀伤而来,柳永的《雨霖铃》更加伤怀,其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更成为千古名句。
和强取豪夺有关的“沁园春”
《辞海》:“东汉窦宪仗势夺取沁水公主园林,后人作诗以咏其事,此调因此得名。”看看,“沁园春”也有一段伤心故事。
东汉明帝第五个女儿是沁水公主刘致,封地在沁水县。明帝为女儿建了一座庄园作为嫁妆,人称“沁水公主园”。明帝驾崩后,明帝第五子刘炟即位(汉章帝),立窦氏为皇后。窦皇后的哥哥窦宪为大将军,权倾朝野。不知为什么,窦宪偏看上了沁水公主的那个园子,硬是低价买了下来。《后汉书·窦宪传》记载:“宪恃宫掖声势,遂以贱值请夺沁水公主园田。主逼畏,不敢计。”(沁水公主自知敌不过他,不敢和他较真)。
好在这件事后来被哥哥汉章帝发现了,帮妹妹夺回了沁园,还把窦宪臭骂了一顿。
窦宪夺沁园后,召集大臣来沁园宴饮,有文人写了赞美沁园的马屁词章让歌伎演唱。传说唐宋年间有位老人在沁园戏楼前用名为《沁园春》的词曲讲述窦宪仗势强夺沁水公主田园这个故事。没想到此曲一夜成名,文人墨客将词带到京城传开。于是,“沁园春”就成了词牌名。
娇滴婉转“念奴娇”
娇娇的“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伎。传说唐玄宗游幸各地时,念奴常暗中随行。唐玄宗曾亲自作曲填词,命念奴歌唱,果然娇滴婉转如夜莺啼鸣。玄宗大悦,遂将此曲定名为“念奴娇”。
《开元天宝遗事》写道:“念奴者,有姿色,善歌唱,未尝一日离帝左右。每执板当席顾眄,帝谓妃子日:‘此女妖媚,眼色媚人,每啭声歌喉,则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宫妓中帝之钟爱也。
唐朝诗人元稹有长诗《连昌宫词》,他自注曰:“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每岁楼下酺宴,累日之后,万众喧隘,严安之、韦黄裳辈辟易不能禁,众乐为之罢奏。玄宗遣高力士大呼于楼上曰:‘欲遣念奴唱歌,邠二十五郎吹小管篴(音dí,古同“笛”),看人能听否?’未尝不悄然奉诏。”(念奴是天宝年间著名倡伶,歌唱得很好。每年辞岁宴会时间一长,宾客就吵闹,严安之、韦黄裳等人禁止不住,乐师也不演凑了。唐玄宗就叫高力士在楼上高喊:“我要请念奴出来唱歌,邠二十五郎吹小管笛了,你们能安静下来听吗?”大家慢慢安静下来。)
“邠二十五郎”指的是唐高宗重孙邠王李承宁,排行二十五,他善吹笛,元稹《连昌宫词》赞他:“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篴”。
史书里没有关于念奴更多的记载,她后来的命运怎样也不得而知。但元稹《连昌宫词》里有“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须臾觅得又连催,特敕街中许然烛。春娇满眼睡红绡,掠削云鬟旋装束”的句子,翻译过来就是:(半夜里,宫里还在吹拉弹唱),高力士传唤寻找念奴,结果念奴正潜伴皇帝的随从侍卫过夜呢。找到后,高力士又接连催促,特别下令街上准许燃起烛火。睡在红纱帐里的念奴满眼春意,用手整理一下头发很快就妆束好了。
可见,作为一个当红的歌者,念奴似有很多无奈。
以念奴娇词牌作的词,以苏轼的《赤壁怀古》最著名,其首句为“大江东去”,末句为“一樽还酹江月”,所以这个词牌也叫“大江东去”或“酹江月”。
“望江南”本是“谢秋娘”
“望江南”也叫“忆江南” “梦江南”,原是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以“望江南”(“忆江南”)词牌填词,最有名的是白居易、温庭钧和苏轼的词:
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
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
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温庭筠的《望江南》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
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
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
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
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望江南”(“忆江南”)词牌本是一段,后来发展成上下阕了(苏轼的《超然台作》就是上下阕)。
单从这几首词看,会觉得这个词牌始于写景。那就错了,它实际上是悼亡!
《乐府杂录》记载:“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镇浙西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这李太尉指的是唐朝后期宰相李德裕,“秋娘”在唐朝是对歌伎女伶的通称,所以“谢秋娘”可能是指姓谢的一个歌伎。
“谢秋娘”为什么变成了“望江南”?有说李德裕被贬为浙西观察使时创作这首曲子,所以江南算是他和谢秋娘的定情之地;另一说是因为李德裕的“谢秋娘”曲借鉴了隋炀帝所作的《望江南》调。
色艺出众“何满子”
唐朝张祜有宫怨诗《何满子》:
故围三千里,
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
双泪落君前。
何满子有其人,关于她的故事有多个版本。最流行的说法是:唐玄宗开元年间,色艺出众的沧州籍歌女何满子被官府判处死刑。死刑在京城长安执行,执行官问她有什么话要说,她说只想在告别人世之前唱首歌。执行官答应了她。于是,一曲悲歌惊天动地。歌罢,圣旨到。原来,来监斩的宫人见何满子色艺超群,认为杀了可惜,便快马报告了皇上,皇上降旨赦免了她死罪。此后,《何满子》成了悲歌的代名词。
真正让“何满子”词牌流传后世的是唐武宗时的孟才人(才人是中国古代宫廷女官的一种,往往兼为嫔御,武则天曾做过唐太宗的才人、上官婉儿做过唐高宗的才人)。孟才人因为擅长笙歌而受到了唐武宗的宠幸。武宗病重后,有一次对孟才人说:“我不行了,你有什么打算呢?”孟才人指着装笙的锦囊说:“我会用它来自缢。”武宗大为伤感。为了给皇上排解忧思,孟才人演唱了一曲《何满子》。唱完,她倒地不起,气绝身亡。武宗忙唤来太医检查,太医说:“她的脉搏尚有余温,但是肝肠已经断碎了。”
肝肠寸断,这是多么深的悲伤啊。
《何满子》本是悲歌的代名词,到了五代和宋朝把它作为词牌名,已没有了唐朝时的悲怆,而是多了风花雪月。
北宋秦观的《何满子·天际江流东注》非常有名:
天际江流东注,
云中塞雁南翔。
衰草寒烟无意思,
向人只会凄凉。
吟断炉香袅袅,
望穷海月茫茫。
莺梦春风锦幄,
蛩声夜雨蓬窗。
谙尽悲欢多少味,
酒杯付与疏狂。
无奈供愁秋色,
时时递入柔肠。
哈,差点忘了还要去赴酒局,本文就先说这么多了,下次再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