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些梁东主持的系列节目《生命觉者》,这是一部关于生命科学的节目。其中采访了各种各样有趣的人,有科学家、企业家、宗教人士、东方的、西方的等等。结合自己近些年来看过的一些相关书籍和静坐冥想的一些心得感受。用我浅薄的对科学、宗教、哲学的认知,去偿试理解这一切。
还记得自己静坐习惯的养成,是2012年受一位曾经一起共事的同事Jason的启迪而成,Jason是一位清华大学毕业,在华尔街工作数年的人,算是有光鲜背书的成功人士吧!那时我还是单身一人,年近而立,北漂数年,却还没有自己的事业可言。心中不免产生一种失落感,随之而来的焦虑困挠着我。这时我离开了工作7年之久的公司,而加入了一个创业团队,遇到了一群有趣的人。这其中有清华北大的精英、硅谷回来的海归、google微软加盟的高管、当然也有一些像我这样的草根。这期间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思想层面的升华和自我认知的提升,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很有思想,每次头脑风暴对我来说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在与Jason沟通的过程中,我透露出自己的焦虑感,于是他分享了他的经历和方法。他说他每天会静坐冥想一段时间,让自己沉淀下来,这很有助于自我减压和去除焦虑感。于是我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偿试了几次之后,似乎有点感觉,受过一点科学教育的我,试图把这种状态理解为一种心理学范畴。简单说即心静自然凉,让自己的心静下来,不浮躁,慢慢的放松自己,焦虑感也就随之减轻尽而消失。
以上是我最初对静坐禅修的理解。后来,我陆续看了一些心理学及哲学书籍。这期间也在YOUTUBE上看了一些关于佛学的相关话题。加之自己陆陆续的实践体验,渐渐有了一些新的认识。首先,我对宗教,尤其是佛学的认识,大体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学生时代,由于受到现代科学的教育,认为自己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即事物存在的客观性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认为一切宗教都是迷信的。第二阶段为走入社会后,对宗教的认知,属于心理学范畴,即自我精神安慰,人们似乎通过宗教来寻找一种精神寄托。第三阶段就是我在亲自偿试静坐冥想之后的体会,加之对现在科学,尤其是量子力学的最新发现,以及了解过的一些佛学观点综合之后。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坦诚讲,以我浅薄的知识积累,是无法解释这其中的深奥之所在。我本着一个求知者的心态,以实践来检验佛法所说的理论。
在《生命觉者》中采访的很多科学家,像朱清时、潘宗光等有着深厚科学背景的人,都对佛学如此推崇。这让我倍感震惊!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有一个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又能与科学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当这种科学泰斗级人物说出此番论调,我们当如何理解?近年来,包括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等世界顶级学府都开设禅修课堂。一些科研成果也陆续公布于众,包括尼泊尔的佛教僧侣与哈佛大学多年的合作,以及麻省理工大学多年来对3000多名有着多年静坐冥想的人跟踪检测结果,这些人相对于没有静坐冥想的人,其大脑皮层要更厚一些,现代科学已证明,人的聪明程度与大脑皮层的厚度是有决定关系的。大脑皮层越厚,人就越聪明,从数例观测者来看,人在静坐冥想时,其大脑神经源之间相互放电,建立新的链路,从而达到重塑大脑的目的。
尤其是当量子力学出现以后,更是颠覆了人们以往的科学认知。量子的不定态,只有在你观察它时它才确定,这种由主观意识来决定客观存在的科学结论,颠覆了一些唯物主义者的认知,还记得上学时,书中还曾批判过王阳明的“我心即是宇宙,心外无事,心外无物”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可是今天看过,历往的古代大德圣贤,即儒释道都在试图阐述一个问题,即宇宙的本源是什么?从老子道德经中提到的“道可道,非常道”中的道,到易经中的“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易,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中的无极,再到王阳明的“心学”中的至良知。似乎都与佛学中的“空性”相呼应。佛家讲一念一世界,我们看到的、摸到的、闻到的等等一切我们认为客观存在的东西,都是由我们的心,即主观意识来决定的,这听起来是否很悬。但科学研究量子,在不定态时有时是一个粒子,有时是一个正弦波,即“弦理论”。这是得到科学共识的结论。有人提出我们存在的客观世界一切都是由频率的振动所产生,只是根据根据波的长短及振动频率的不同,让我们感知这个世界是客观的。因此有人提出科学今天的成果仅仅证明了佛陀在2000多年前就说的事实,即宇宙的本体(本我)!
我们的世界是虚拟的吗?我们也许就像哲学启蒙书《苏菲的世界》中所说:我们是别人笔下虚拟出来的人物?现在,人类在创造人工智能,那么人类又是不是高智慧生物的创造物?或是更高维度的文明在控制着我们?
我从自己的静坐冥想经历中,实际感受是,静坐大约在进入20分钟以后,我的呼吸会轻细而绵长,大脑处于一种宁静的状态,不悲不喜,像一个旁观者观察自己的身心,我很享受这一种状态,确实让我轻松了许多!我还是本着一个科学求真的态度来验证这一切。并不断反问自己不要自我欺骗、产生幻觉。我很感激在我的中年时代遇到了佛法,我不想被贴上宗教信徒的标签。像大师南怀瑾一样,不入佛门,依然对佛法有精深的理解,正如他所说,人类的科学再发展2、30年也许就能更多的验证和理解佛法中所讲的事了。其实修行就在我们生活的一举一动之中。来到日本后,发现日本人对禅的文化更是进一步发挥,出现的茶道、花道等等,很多起源于中国的事物,最后却被日本人发扬光大!禅即体验享受生活中的宁静与美好,佛家讲悟性,也许就是这个道理吧!?
语无伦次的写了这么多,试图描述佛法,但发现自己浅薄的学识根本无法参透这一切。也许有人会说掉入迷信的陷井,不能以一个科学理性的态度认识客观世界等等,我不想与别人去争论,只想抱着一种开放的态度去接受学习新事物,而不是武断的下定论。我希望自己的老年时代,是一个更开放心态的人,不固执不偏激,对这个世界还很好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