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在家里没有归宿感,感受不到被需要被关爱时,就有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第一,通过拓展人际关系的方式去寻找归宿感。进入青春期,要特别注意孩子的交友情况。孩子可能交到好朋友,也可能交到坏朋友。如果运气好的话,孩子会遇到好的朋友,一起读书、运动。也有可能遇到一群沉迷于打游戏机、习惯于偷窃的朋友。初中阶段,孩子的价值观还不是很健全,他重视的是在一群人里面的归宿感,而那一群人做什么就变得不重要了。对家有归宿感,外面朋友对孩子的影响就会小些,反之,则影响就大。第二,通过一些极端的方式引起父母或老师的注意,如自残、离家出走、甚至想自杀。比如离家出走,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有些家长就会很着急,可谓“病急乱投医”,报警了,发朋友圈了,搞得满城都知道孩子离家出走的消息,试想想,以后熟悉的朋友如果见面就说:“哦,这个就是曾经离家出走的孩子啊,怎么如此不懂事”,孩子听了会是什么感受呢?做父母的有没有思考和反省:孩子为什么要离家出走?有没有其它更好的解决办法?孩子的这些问题行为可能在告诉我们:“爸爸妈妈,我渴望有个温暖的家”“我渴望被爱被理解被接纳”。如果家庭能满足孩子这些情感的需求,他还会离家出走吗?与其等孩子出现问题时像救火队员一样去救火,为什么不好好调整夫妻关系,好好调整自己情绪,好好与孩子沟通,改变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给孩子家庭归宿感?当然,作为学校和老师,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去教育和引导孩子。但家庭是根源,根源问题不解决,孩子的问题可能仍会持续下去,而且会越来越严重。
杏芳分享1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