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下午年级统考结束,本以为风平浪静,没想到晚上又出新探讨。
学生们激烈探讨的主要是第61题:

命题者本意是选D,而一部分学生选择的是C,大家争论不休。
办公室的同事们也分成两派。
问题最终聚焦在一个点上: be matched with.
究竟该怎样理解这个短语?
我特意请教了合师院蒋、王、钱三位教授,感谢三位老师不吝赐教,本人受益匪浅。
王教授帮我查了专业解释:


蒋教授从更深的层次和我交流了他的想法,并且对该题提出修改意见:
According to the poem, the underlined sentence in the passage can be followed by _________? 题干这样设计的话,选D可能更适合。
The underlined sentence in the passage can be followed by _________in the poem. 应该这样设计题干可能更好些。
从19:30到21:20,近两个小时时间,没有其它,都是讨论。
21:30,我在本组微信群发了一个短信:
经过一个半小时和合师院三位教授以及和本组同事们的研讨,61题CD都算对, 都是原创不好,和我们无关。
我们组的教研气氛是杠杠的。每一次对试卷的讨论都是我们在精进。

冬夜的风很冷,和嘉嘉骑行回家的路上,忽然想起了一句成语:功不唐捐。
问嘉嘉什么意思?
他说已经忘记了。
我与嘉嘉分享了百度:
功不唐捐(gōng bù táng juān),汉语成语,指所下的功夫、付出的努力不会白费,有所回报。佛经中原有“福不唐捐”之语,后亦被写作“功不唐捐”,而为后人沿用。
如胡适先生所说:在你最悲观最失望的时候,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坚强的信心的时候。你要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我希望你能够永远有这样的信心,让这信心成为照亮你前行的一道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