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1、这一场是《最强辩手》第一轮,战队淘汰赛,12进6。讨论的话题是:花大价钱留学,值不值?这个问题本质上是,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教育?怎样评估教育的价值?更进一步地,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未来?怎样面对未来?
2、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综艺节目性质的辩论活动,而且,我看的第一场辩论赛就是2001年国辩决赛“金钱辩”,这次能和“金钱辩”的陈勋亮师兄交手,先突击战对辩,然后又结辩对位,别有一番意义。
3、略感遗憾的是,受限于节目时长,发言内容被剪掉了40%多,所以结构和节奏上都有点乱,很多地方缺少铺垫,导致有些观点出来得稍嫌突兀,没有了酝酿的过程,情绪上来得有点尬。另外,声音有点紧,状态有点干,听上去略急促了一些。
4、这是完整的结辩辩辞,播出的视频大概被剪掉了40%多。听说以后会把比赛的完整版在网上放出来,完整版的观感应该会好一些吧?
突击战视频:
火星撞地球:金牌律师邓哲PK国辩冠军陈勋亮,最强辩手突击战_腾讯视频
结辩视频:
最强辩手金牌律师邓哲:大价钱留学值不值?教育真正给你的是什么_腾讯视频
结辩稿:
先来看看对方说了什么。
一,留学就是不自信,就是崇洋媚外。诶,三人行必有我师,不敢承认别人的优点,不愿学习别人的优点,这种心态才是没有文化自信吧?民族复兴是更开放,不是更封闭。
二,不是学霸,就别去留学。这个逻辑就是,不是第一,就是垃圾;不是冠军,就别来参赛。我成绩不好,就不用好好学习了吗?你把因果关系搞反了。教育是什么?是让你变优秀。我们今天讨论的,是要不要花代价让你变得更优秀。
三,学不到东西。怪我咯?照你这个逻辑,读名校、跟大师,都不值,因为谁也没法儿保证你能怎么样。你去上学,买的是一个可能性,不是必然性。条件和机会给你了,你不好好把握,怪谁?指望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学费一交,本领自动上身吗?
对方最后一道防线,叫不合适。免费叫你去合适吗?什么不合适,还不是怕花钱?这样的说辞我见多了。觉得自己条件普通,就不追女神,咱娶一个合适的;觉得孩子资质普通,就不拼命培养,咱读一个合适的。这是合适吗?这是退而求其次,是保守,是消极,是往下看,可教育,是突破自己,是往上看。
讲到底,对方真正的理由只有一个,不确定。回报不确定,所以怎么样?减少投入。怕亏钱,就少投一点嘛。可是教育给你的回报不是三五年,而是三五十年;不是毕业时的那点起薪,而是面对世界的那份底气。我想问,你怎么锁定三五十年的综合回报?改革开放到现在也才四十年,四十年前你能想到今天是这个样子吗?所以,对方不是在对教育的价值进行评估,而是对不确定性的恐惧。
这种恐惧我完全理解,害怕不丢人,面对未知之未来,谁没点忐忑呢?但是我想和各位先说说另外一个故事。
我来自一个全国百强贫困县,我的小学同学一半没有上初中,初中同学一半没有上高中,高中同学一半没有上大学,《一个都不能少》那样的故事每天都在我身边发生。我好几个亲戚是乡村教师,乡村教师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去走访那些失学儿童,请求他们的父母能送他们上学。这些父母会问,他去上学,家里的牛谁放?今后你给找工作吗?每个月多少钱?怎么回答?面对这些现实的计算,你怎么回答?你能给一个确定的数字吗?
其实,这个辩题如果放在三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可能就不是大价钱留学值不值,而是大价钱读书值不值。对当时很多家庭来说,读书真的就是大价钱,我二舅为了送我的表哥表姐上学,十几年没有买过新衣服,家里养的猪和鸡不能吃,因为要卖了换学费。读了又能怎么样呢?那么多人不也没读出个名堂来吗?可是现在回过头来看,到底是读了的人后悔,还是没读的人后悔?
也许再过若干年,我们不会再讨论大价钱留学值不值,就像我们今天不再讨论大价钱读书值不值,因为那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是国际化教育的受益者;那个时代的中国,一定是兼收并蓄各种人类先进文明的中国。
在现在这个阶段,在走过去的过程中,有犹豫,很正常。但是我想告诉各位,教育永远不是奢侈品,教育永远是必需品。是的,你送他出去的时候,你不知道他会怎么利用这个机会、会利用到什么程度,你不知道他能学到什么、学成归来又能得到什么,但是至少,你要让他有这个选择,你要让他有机会去尝试,让他有可能去试炼。人生最宝贵的,不就是“有可能”三个字吗?在教育这件事情上,如果你跳起来够得着,你就要尽力去跳,尽力去够最高的,尽力去读最好的。因为赢得教育,就是赢得可能;赢得可能,就是赢得未来。
全场比赛视频:
最强辩手陈铭组内淘汰赛 1V1自由辩论_综艺_高清1080P在线观看平台_腾讯视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