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红楼梦》,被一封书信给打动了。

这是一封兄妹之间的书信,是三妹探春写给二哥宝玉的。其间兄妹之间的亲睦和合,谦恭友爱,更兼文笔的优美,实在让我钦羡。忍不住抄录在下:
娣探谨奉
二兄文几:前夕新霁,月色如洗,因惜清景难逢,讵忍就卧,时漏已三转,犹徘徊于桐槛之下,未防风露所欺,致获采薪之患。昨蒙亲劳抚嘱,复又数遣侍儿问切,兼以鲜荔并真卿墨迹见赐,何痌瘝(tōng guān 意为对疾苦的关怀)惠爱之深耶!今因伏几凭床处默之时,忽思及历来古人处名攻利敌之场,犹置一些山滴水之区,远招近揖,投辖攀辕,务结二三同志盘桓于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虽一时之偶兴,遂成千古之佳谈。娣虽不才,窃同叨栖处于泉石之间,而兼慕薛、林之技。风庭月榭,惜未宴集诗人;帘杏溪桃,或可醉飞吟盏。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若蒙棹雪而来,娣则扫花以待。
特此谨奉。
探春这封书信大意是说,感谢兄长对自己偶感风寒的关心,我近来有一个想法,兄弟姐妹们同住在这样一个世外桃源般的仙境,为不辜负斯园斯景,何不成立一个诗社以助雅兴?
首先这封信是体现了贵族家庭的修养和礼仪。这一份妹妹对哥哥的尊敬,哥哥对妹妹的关心,看了让人心里暖暖的。
探春因为贪赏园中月色,受了风寒,身体不适。宝玉几次派人去探望,送去新鲜荔枝和颜真卿的书法作品,探春十分高兴。
送名家的书法作品,应该是因为哥哥知道妹妹喜欢书法。在元妃省亲那一回,探春就展现了书法的才能。元妃命兄弟姊妹对园中诸景赋诗,最后都是命探春誊抄。
后来元妃回宫之后,又命探春把省亲那天所有的题咏抄录下来,刻于大观园的石上。也就是说,刻于石上的是探春的笔迹,可见其书法功力。
所以探春是爱书法,擅书法。哥哥为抚慰病中的妹妹,送她心爱之物,这是哥哥与妹妹的心意相通,所以探春觉得十分温暖。宝玉和探春是同父异母的兄妹,彼此之间关系这么和睦友爱,真的让人称道。
人说“三百年出一个贵族”,此言应不虚。无论哪个民族的贵族,都是该民族文化的精英,其家族文化能够体现该民族文化的精髓。
虽说贾府从宁荣二公始昌盛近百年,已经有败落之象,但是诗礼之族终究是诗礼之族,和普通百姓家的气象是不同的。
所以不能光认为人家是剥削阶级,是寄生虫。虽说文明是在不断进步当中,但现代家庭中的亲情关系,远不及古人长幼有序、谦恭礼让,自私自利、唯我独尊者比比皆是。这一点是令人深思。

其次探春在这封信中“结诗社”的提议确实高雅有趣,说明探春不俗的志趣。难怪作者在第一回中说,自己一生碌碌无为,一事无成。回忆起“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推了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堂堂之须眉,诚不若彼一干裙钗?”
确实,这些侯门公府的女孩,锦衣玉食,养尊处优,本不必以读书为要务,但习针线女红就好,但她们个个精通诗书,才艺不俗,令人可敬可佩。你看这封书信读得让人口舌生津,心生喜悦,连读者都想和宝玉一起赞:真好雅性,真好主意也!
另外,探春的这个提议也显示出了她的策划和组织才能。她提议之后,李纨积极响应,并自荐任诗社的掌坛,大约是相当于主持人的职能。所以后来凤姐生病,贾府的家事由李纨、探春、宝钗三人联席料理,都是和他们各人的才干有关的。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