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喂大脑喜欢的书
为什么咱们不喜欢读书?因为咱们的大脑比较挑食。首先,大脑是兴趣导向的,哪些会让大脑感兴趣?第一是好奇、兴奋、好玩的内容,第二是探索未知的内容,第三是帮助成功的内容。除此之外,大脑还有口味上的偏好,大脑喜欢简洁讨厌复杂,比如有图的;大脑喜欢结构性强的内容,比如成体系,结构化的;大脑喜欢图像化的,比如把内容做成一张模型图;大脑还喜欢奖励自己,读完一本书后分享出去,得到别人的认可和点赞,是最好的奖励。
大脑有喜欢的,就有不喜欢的,是哪些?
【2】精力、专注力、记忆力和压力
读书要在精力充沛的时候读,不要在精疲力尽的状态下阅读,比如尽量早起阅读,而不要等下班回家后再阅读。读书需要专注力,在阅读的时候尽量不被打扰,也可以借助番茄工作法,保持高效阅读。好的书要多读几遍,因为记忆来自不断的重复。读书也会有压力,信息量太大,读不懂、读不完、记不住,那么咱们应该从简单的书入手,由浅及深,循序渐进,不断给自己制造心流体验,就会渐入佳境,爱上读书。这样就能一直坚持下去,形成阅读习惯。
阅读一定需要用整块的时间读整本的书吗?
【3】化零为整
当咱们读一些碎片化的内容时,可以把这些内容看成一块一块的砖头,遇见好的,提炼出其中的精华,然后用印象笔记等工具储存起来,逐渐就会和其他相关的砖块链接,进而融合,形成知识体系。除了碎片化内容,也要用好碎片化时间,做好计划,合理安排,见缝插针。
那如果好不容易有了一段整块时间,能尽可能高效地读书吗?
【4】五步快速阅读
快速阅读的本质,是以主人的心态迅速让“仆人”——书本告诉咱们,它是干嘛的,有什么价值,值不值得咱们为它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可以用五步法做到:第一步提问:为什么要读这本书,一定要做主动阅读;第二步预习:通过阅读前言和目录了解这本书的大致结构;第三步扫读:10分钟内把书扫一遍,关注书中的标题、加粗的部分和图表;第四步切重点:抓取关键概念,重点阅读这些概念;第五步复习:这本书需不需要再读几遍?还有哪些问题要搞清楚?五步下来,基本一个小时内能读完一本书。
这样读书记得住吗?
【5】洋葱卡片笔记法
读书时边读边做标记,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做各种标记,之后就要去收集,要打开自己的思路,看看碎片化的收集和整体化的收集到底都有哪些渠道,然后要进行整理,建立私人图书馆,下一步是做输出和转化,最后是尝试去做应用和各种实践,最后,从书上的卡片变成我们输出自己的卡片。
感觉学到的知识太散,用不上怎么办?
【6】主题阅读
同一领域的书读得比较多了以后,就要进行主题阅读。有三种主题阅读的方式,第一种是“碎弹”,用云笔记的方式完成碎片化主题阅读;第二种是“爆破弹”,从建立书单开始,通过速读、扫读建立框架,然后基于框架去寻找答案;第三种是“核弹”,基于一个主题做长期的计划,进行长期的研究,积累沉淀。
这三弹是横向联系,读书也需要纵深探索吧?
【7】深度阅读
并不是每本书都需要深度阅读,在深度阅读时,有三个步骤“练”、“冰”、“场”,“练”是指寻找联系,通过一个概念,联系其他能想到的概念,连点成片;“冰”指发现冰山,探索概念之下的知识体系;“场”指的是多场景练习应用,通过分享和在生活工作中实际运用,做到知行合一。
阅读的目的是帮助别人,还是实现自我价值?
【8】阅读与变现
都是!读过的书,帮助了自己的同时也能帮助别人,不是一举两得吗?互联网时代,可以让有知识的人通过帮助别人,创造价值,实现变现。说得容易,但突围很难,可以通过三种个人品牌战略实现:第一稻草战略:不断积累,日拱一卒;第二冠军战略:成为一个细分领域的冠军;第三抽签盒战略:通过多尝试找到自己的擅长领域。
帮助别人,成就自己,书中真有黄金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