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每每读到这首《垓下歌》,对西楚霸王项羽就心生一种敬意!这位盖世雄杰,连最后走向穷途末路也被人们所津津乐道。
唐代诗人杜牧《题乌江亭》有诗云:“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是啊,他本来是可以渡过江东,逃避汉军的追杀,重振旗鼓,再展雄风的,可项羽怕回去后无颜见江东父老,这就给他的命运涂上一层浓浓的悲剧色彩。他认为这一切都是天意,是天要灭他,他自己无回天之术,只有以死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是多么的令人扼腕长叹!项羽不是文人,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介武夫,但他的《垓下歌》却是气贯长虹,诗中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满怀深情,催人泪下,可以说是一首大义凛然与英雄豪气的挽歌。
在人们的眼里,项羽是一个大英雄,这是毋庸置疑的。就连史学家司马迁面对项羽也发出如此的感叹:莫以成败论英雄。
让我们来探寻一下项羽的人生轨迹:
(一)项羽的辉煌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09年,由于秦朝统治者的横征暴敛,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拉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时年24岁的项羽跟随叔父项梁在会稽起兵。从此,项羽的命运与这段动荡的中国历史紧紧连在一起。年少气盛的项羽,立志图秦,他和叔父项梁一起带领八千反秦义军血战疆场,一路所向披靡。
然而就在形势一片大好之时,叔父项梁突然战死疆场。项羽一下子失去了自幼就为他遮风挡雨的叔父,不得不一个人面对未来的风风雨雨。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项羽才不得不走向台前,开始他叱咤风云的英雄生涯。公元前208年,秦军大将章邯击败项梁领导的楚军后,又北上击败了赵国军队,并把赵国君臣包围在巨鹿,面对如此险峻的形势,项羽一马当先,义不容辞,带领楚军英勇奋战,在巨鹿,一举大败章邯军队,俘虏秦军40万,最后这40万秦军全部被项羽活埋,项羽终于给叔父项梁报了一箭之仇。
项羽之所以被称为反秦英雄,关键在于指挥了巨鹿之战。在这场人数相差悬殊的战役中,项羽凭借破釜沉舟的勇气背水一战,最终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全歼秦军的精锐之师。巨鹿之战也因此成为中国战争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后人在谈起巨鹿之战时往往认为,勇气是项羽战胜强大秦军的关键。
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简单,在这场生死存亡的决战中,项羽充分展现了他那炉火纯青的兵家智慧以及让人高山仰止的英雄魅力。可以说,是巨鹿之战成就了英雄项羽。在以后楚汉相争的戎马生涯中,项羽一直处于霸王的地位,没有人能与之抗衡。
按照常理,凭项羽当时的军事实力,称雄天下,稳坐霸业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可历史是不容假设的,最后的结局却是他的对手刘邦粉墨登场,创下帝王霸业,而自己却落了个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下场。就是在这场与刘邦生与死的较量中,才诞生了项羽这么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一代英雄。
(二)致命弱点一: 沽名钓誉, 鸿门宴错失良机
纵观项羽短暂的一生,我们不难看出,是英雄侠义害了他。项羽一生沽名钓誉,好图虚名,而刘邦正是抓住了他的这一致命弱点,收放有度,攻其软肋,使其麻痹大意,骄傲轻敌,最终自己取得了主动权,成了英才盖世的汉高祖。
其实在鸿门宴上,项羽足以可以置刘邦于死地,如果这样,中国的历史就得重新改写。已经与劲敌刘邦血战过无数次的项羽,在鸿门宴上听不进谋士范曾的忠告,与狼为善,姑息养奸,在自己掌握着极大主动权的情况下放走刘邦,这可是兵家上的大忌,无怪乎范曾在用利剑击碎刘邦赠送的瓷器时大怒道:竖子不足与谋!
这话名义上是在骂刘邦,实际上是在指责项羽的优柔寡断,姑息养奸,让敌酋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溜走。项羽走错的这步棋给历史留下了一个噱头。在玩政治上,项羽是斗不过刘邦的,要想战胜敌人,必须先要知己知彼,有勇有谋。在谋略上,项羽与刘邦相比应该是逊色一筹。
楚汉相争,项羽出尽风头,百万雄狮一路势如破竹,旗开得胜,在天下无敌的优胜环境中,项羽的性格弱点却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项羽在抓到刘邦的父亲做人质准备杀掉时,刘邦隔河与项羽对话,说,我们是多年的结拜兄弟,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你在烹食咱们的父亲时别忘了给我留一碗汤羹,结果呢,项羽被感动了,最后人质还是放了,并班师退兵。
这一次刘邦在心理上又战胜了项羽。在鸿门宴上,项羽还犯了两个致命的错误,一个是放走刘邦,另一个就是他把给他提供重要情报的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给出卖了,刘邦逃跑后虽然立即诛杀了曹无伤,但项羽的沽名钓誉却给人留下一个深沉的话题:项羽必败,性格使然。
(三)致命弱点二:刚愎自用,留不住能人
在腥风血雨的战场上,项羽可以说是一个以一当十的英雄,这是毫无疑问的,巨鹿之战足以使他英名长存。可是在人才的管理上,项羽却是失败的。我们知道,项羽如果处处都能听进去谋士范曾的良言,情况可能会是另一种局面。除了范曾,张良、韩信也曾经在他的麾下服务,但是,项羽没有抓住最好的时机为我所用,结果让最优秀的人才离他而去,成了敌人的智囊。
为什么张良、韩信对项羽失去信心呢,那就是这两位高人当初就看到了项羽在用人上的失误,成不了帝王霸业,所以才投靠新主刘邦。事实证明,刘邦的霸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两位优秀的人才。可见除了敢于用人之外,能够留住人才也是至关重要的。
项羽这个人的性格弱点,后人看得都非常清楚。伟人毛泽东在与劲敌蒋介石最后的较量中,也曾经发出了“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铮铮忠告。毛泽东一向对历史研究的比较透彻,所以他一直以项羽引以为戒,不能重蹈他的覆辙。人以史为镜,可以更好地看清自己,认识自己的优劣,可惜,一代霸王项羽自始至终没有看清楚自己。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项羽这个人是可圈可点的,我们在分析其性格弱点时,同时也应该看到身上的英雄色彩还是光芒四射的。从会稽起兵,破釜沉舟,裂土封侯到智救彭城,楚汉相争,项羽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应该说是举世无双的,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赳赳武夫,能够在多年的战乱里一直叱咤风云,他身上的英雄魅力还是值得称道的。
对于项羽的英雄豪气,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也不得不发出如此的感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的英雄地位可见一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