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七日谈》|在深一度的阅读里,找到精神的树洞
坚持最久的一项爱好,就是读书和码点小作文吧。人生起起落落,能让我从生活的折磨中抽离出来的,仅此一乐了吧。在文学之路上修练,至今也没有什么成果,只算是苦中作乐,同时也传递一些自己读到的有价值的东西。每每看到文学养成类书籍,都想读一读学一学,期待自己也能写出锦绣文章,聊以慰藉平凡的生命。
互联网“共享经济”的时代,文学经验若能共享,那我期待中的锦绣文章可能会早一点出现了。只是,从阅读中汲取的经验,仍不足以支撑我的梦想。可能我一开始就跑错了赛道,《堂吉诃德》、《十日谈》、《傲慢与偏见》、《包法利夫人》这些世界名著,我都没有读过。在没有读过原著的人来说,捧读这本《文学七日谈》时,总有些走不进核心地带的感觉。所以在这里有个建议,最好是读完这些名著,再来读这本双人对谈的《文学七日谈》。从名著阅读中产生自己的个人理解,和对小说人物的初步认识,有一些不太深刻的了解和疑问的时候,就可以从大师们的文学对谈中,找到许多细节中比较深刻的有意义的东西。也能了解作者的背景和作品的背景,以及某些文学层面上的逻辑和素养了。
每本小说中,都有社会生活的真实折射,和作者个人的内心感受,以及输出价值观层面和文化层面的东西。尤其是名著,应该承担着更重要的角色,和更多的负担吧。
我喜欢这段描写,作者梁永安 / 刘盟赟通过解读这些世界名著,用自己的理解和思想,“拼贴成一幅生动的文化地图。按图索骥,抽丝剥茧,为当下的读者探明那些曾在小说中发人深省,却早已遭人遗忘的历史坐标点,撬动我们看似熟极而流的固有概念(工作、恋爱、自我、婚姻,等等),让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困扰我们的选择、那些使我们焦虑的脱发,“压力山大”与“累觉不爱”,通通在小说的世界中入定,在深一度的阅读里,找到精神的树洞。”
尤其是最后一句:在深一度的阅读里,找到精神的树洞。所以,我会抽时间去阅读这些世界名著,它们已经摆上我的书架了,年假的时候会认真读一读,再回头重温一下《文学七日谈》这本文学口袋书。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