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碎片
1
小城叫塔子城。在黑龙江泰来县境内。是个辽金时期就有了的古镇。我的老家。
小城不足一平方公里,街道全是十字形,东西南北各有一个城门,方方整整,很像一个大沙盘模型。
出西门不远,有一座建于1091年,用青砖筑起的古塔,属于六面实心密檐攒尖那种。
所以小城名字中,第一个字就是“塔”。
它养育的子民,世世代代就生活在“塔”下,于是这里成了“子城”。
塔是地标,更是百姓众生心中的图腾,是魂。
古塔承受太多太重的风雨沧桑,已经不堪忍受,在五十年代,粉身碎骨,坍塌成一堆破砖乱瓦。
没了塔,子民心里跟丢了魂似的,没着没落。就把塔基当成整个塔,依旧在这里祭祀,许愿,叩拜。塔的形散了,神不散,破砖乱瓦间还是烟火缭绕,纸灰纷飞。
2
春花秋月的,几百年过去了。而今,更加残破荒芜的塔基,却是小城最有人气的地方,成了一个旅游景点。一个也是在塔子城出生,姓董的老乡,在省城开一家照相馆。
他趁机回到老家,利用自己的优势,在塔基设了个摄影点。
他把一张放大几十倍的古塔照片,像筑起一面墙似的,明晃晃地立在那里。
站在它前面拍照片,跟站在真塔前面没什么两样,效果特好,根本看不出来是假的。
塔有仙气,塔倒了,仙气还满满的,仍旧是个好大好大的气场。
因为它会带来平安吉祥荣华富贵,所以特意来这个摄影点拍婚纱照的,结婚照的,全家福的,还有学生毕业照的,一拨接一拨的,很火。
这位照相师傅,还印了不少古塔照片。从二寸到六寸的,大小都有,向游客低价出售。
他还把不同年代的文人骚客,以古塔为题吟咏的诗词歌赋,收集起来,油印成小册子,好像是照片的解说词,随照片免费赠送。
在小城,提到董师傅,都竖起大拇指,说他从省城回到土生土长的老家,没忘本,是个在塔下长大的好后代。
3
从小城最热闹的十字路口,往南走几步,有一家老字号烧饼店,叫玉生德。斜对面,还有一家做柜子桌子和棺材的木铺,店名是福兴公。不知道哪位鸿儒巨匠有了灵感,起了这样的雅号,可听起来让人发酸。
那家由李家开的玉生德,祖坟冒了青烟,一个叫李学士的晚辈,在省城念完大学。可能青烟不够劲,随后去北京考硕士研究生。一连考了三年,都没被录取。
事不过三,他没再考。有人开玩笑,说你叫李学士,只能是个学士。
一个把他淘汰的导师对他说,你书读得太少。
这话很刺耳,伤了李学士的自尊心。他决定放弃去中学当老师的铁饭碗,东挪西借的,凑了一笔钱,开了个书店,店名就叫学士书店。心里说,我书读得太少,看看我身边有多少书。
几年过后,书店已经很有规模,掘到了不少金。学士成了小财主。
他老爸还在老家开烧饼店,仍然挂着玉生德的招牌。老爷子身体好,作生意 之外,有点闲,他想稿点副业。
小城有一所九年制的学校,没有图书馆,只有一间阅览室。里边的书,都快翻烂了,总是那几本,没钱买新的。学校的老师,加上初中以上的学生,喜欢读书,可找不到书,急得如饥似渴的,只能干着急。
李老爷子知道了这些情形,就让儿子把书店一些适合这里人口味的书,以及流行的读物,发些过来,他想在烧饼店门外摆个书摊。
李学士对老爸的想法,加了点赞。小城不通铁路,就从公路运来百八十本,多数是新书。书摊摆成了,还起个名,叫学士书摊。
老爷子性情宽厚。他知道家乡人手头不宽裕,书摊上的书,可以买,书价至少打半折。也可以借,不收钱。
一个在学校念八年级,都叫她慧慧的女孩,是书摊的常客。
慧慧家境清寒,买不起书,只借。一次借了一本汪曾祺的作品集,好些天也没还。后来才知道,她把“晚饭花”那篇,一字一句的全抄了下来,反复看,还能背出好几段。
没多久,慧慧参加全县中学生作文竞赛,她写的“塔下寻花”,赢得评委老师的一致赞赏,仅比荣获第一的,少了三分,名列第二。
李学士老爸听到喜讯,说慧慧中了榜眼,就从儿子刚发过来的书中,挑出五本,送给慧慧,当作奖品。
慧慧说,李大爷,我得奖是你书摊的功劳,得谢谢你才对。
随后,小城流传出一段佳话,说学士书摊出了一个榜眼。
4
紧挨着小城北城墙,有三间红砖房。门前挂块木牌,写着“崔氏唢呐传习班”几个大字。
“崔氏”,是班主崔洪亮,小城人叫他崔大喇叭。
崔家有四辈人会吹喇叭,崔洪亮吹的本事最高。他同时能用嘴和两个鼻孔吹三个喇叭,曲调还不一样。他能吹出各种声音,狂风,暴雨,公鸡啼,驴子吼,让人听不出真假。
崔洪亮念完初中,考上地区艺术学校,在吹奏科学唢呐。可能是基因的关系,他喇叭吹得特出众,在艺校只念一年,就破格被保送到省音乐学院。
一毕业,崔洪亮l进了省歌舞团,担任第一唢呐。他开过独奏音乐会,上过电视,出过国,被聘为教授,成了响当当的演奏家。
到了规定退休的时候,歌舞团以聘请专家的名义,让崔洪亮继续留在团里。崔洪亮再三表示谢过之后,拎着喇叭回到小城老家。
崔洪亮回到小城,乡亲们惊得发呆。都说你成仙了,怎么能进小城这座小庙呢。
他说,我回来不当仙,当老师,要办个“崔氏唢呐传习班”。
又说,吹喇叭虽然是我们老崔家祖传技艺,可也靠小城古塔的风水好。唢呐吹奏艺术,不归老崔家私有,它是小城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乡亲们人人有份。大家一起传承,一起保护。
从此,传习班的红砖房里,涌进来不少学吹喇叭的学生。
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崔老师那样,吹成专家。
崔洪亮却说,先学学看。如果不是这棵树上的虫,赶紧找别的树,别把孩子耽误了。
话是这么说,可报名学习的还挺多。从此,红砖房里,不断响起喇叭声,传遍小城各个角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