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嘉天
风险时代,创业者在决策面前,有时候不得不面对两种困境。
第一种,我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做出各种重要决策的目的就是希望去实现自己那个确定性的目标,但是万一目标错了,代价就是巨大甚至是颠覆性的,所以必须格外谨慎。
第二种的是我的大方向是明确的,但具体能够实现到什么阶段,并无把握,特别是身处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时,更不好精准判断,难免会患得患失。
这让我想起一个芯片行业著名企业家赵伟国先生讲过的一段故事(大意如下):
他说如果把企业家比喻成猎人,与其你死死盯着那片荒凉的沙漠,绞尽脑汁去思考如何能够在沙漠中去打到那只狡猾的兔子,莫不如放宽尺度,努力去找到一片茂盛的森林,之后带好干粮和水,准备好充足的子弹,以及防雨的帐篷,然后从容走进森林,至于打到的是黄羊还是一只鹿甚至一头熊,那就是看机遇了。
这是一段通俗的故事,但却很适合回答创业者的问题;相同的道里,在中国古代智慧中也有体现。
《中庸》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孙子曰:"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预先考虑和准备,先确保不败再去求胜,实际上强调的不是我们对于风险有完美判断,也不一定要追求一个完美解,而是要去先从大尺度思考,判断大方向上的确定性在哪里?风险相对较低的领域在哪里(森林)。然后再从小尺度进去,思考具体的战术细节,做好战斗准备,至于最终战果如何,真的只能靠决策后的动态应对了。这个思路,显然要好过在风沙肆虐的沙漠中去苦心寻找那只兔子。
那么,决策者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具体应该如何决策,才能更快找到自己的森林并尽量找到适合的猎物呢?
我的建议是四个字,早专勤坚。
第一个字是早,就是一定要尽早养成大尺度思考的习惯。混沌大学的李善友教授常说,创业者要学会在更高的维度上思考,要放眼更本质的层面去看问题。从大尺度思考,再回归到具体问题,视野才能通透,才会看到别人看不见的森林。基于这个判断做决策,总体不会太离谱。
还有就是要早做准备,无论外界环境如何,都要尽早的将干粮和水备足(现金率/渠道/人才等),就算是打不到猎物,也不会被饿死渴死。比如这次疫情,你看过得好的企业,哪一个不是早做准备的呢?
第二个字是专,就是要有专业的人,用专业的方法来做支持,冷静的进行决策。
专业的人来源于三部分:一部分是行业专家,负责从合理性的角度论证;一部分是蓝军,从风险的角度进行反击,子弹够不够,熊来了怎么办,下大雨怎么办;一部分是自己的骨干,说的再多也要靠自己人去干,能不能,具体有什么困难。推不倒,立得住,干得了,才是好决策。
决策论证过程中,专业方法也很重要,创业者要相信思维模型和数据分析的力量,将拍脑袋(直觉)和数据化(科学)结合起来,为决策提供支持。切不要再一味靠经验野蛮决策,环境变了,你原来的经验,可能都是错的。
此外,决策时务必还要保持足够的专心,千万别在思维混乱的时候签字或者打电话。静下来,沉下来,然后再下决心。
第三个字是勤,是说创业者不要听忽悠,不要想当然的觉得哪里是森林,哪里有兔子和黄羊。要勤到一线,勤于理解客户。为什么有些70后的创业家越来越难理解90后,并非是年龄的差距,无非是你不够勤快,和你的用户不够接近而已。每天坐在办公室听汇报就希望做出好决策?您觉得这个现实吗。我们很多创业者在询问为什么自己决策难,有没有考虑过自己还像创业之处那样勤奋吗?
勤的另一面,是勤于微调。即使我们发现了一片绿洲,也准备好了子弹。我们能保证走进去的路径就一定是准确的吗?如果我们明显发现有更好的猎物和更适合的路径时,是不是也可以进行调整呢?这里所说的微调,是阶段性的快速小调整,是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迭代,是对大决策的小补充,是微打方向盘,而不是突然下令180度大转弯,否则很可能要翻车。
最后的一个字是坚。有时决策的机会来临的非常的迅猛,创业者可能会被一股突然到来的决策压力,压的喘不过气;也可能得被突如其来的利益砸的眼冒金星,利令智昏。这时候很可能就做出不理智的决定,甚至突破了自己的能力圈,稍有不慎还突破了价值观的下线。
这时候就格外显示出坚的意义。坚持什么呢?
首先要坚守自己的大的价值观,坚守自己的初心,坚守道德和法治的底线。因为我们决策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更好的生存和增长。如果在决策之中为了追逐利益而突破底线,可能也就没了下限。而一个没有下限的企业,算是一时的富贵,他又能够繁荣多久呢?反过来说,只要我们能够坚守住自己的底线,就算这一波生意的机会错过了,和时间做朋友,就总会有适合自己的新机会。
还要坚持的就是自己的核心能力圈,可以在能力圈的边界去找机会,做尝试,但不要轻易突破自己的核心能力圈。说句特俗的话,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要干瓷器活,先把自己的金刚钻搞出来。不是什么钱都能赚,忽视了培养核心能力,见异思迁,最终必将一无所获。
以上内容中,嘉天分享了一个猎人故事,还有早专勤坚四条原则。祝您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摆脱困境,做出更适合自己的决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