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秦国对楚地的整合,有成有败

秦国对楚地的整合,有成有败

作者: 始安公士或 | 来源:发表于2021-04-21 23:32 被阅读0次

秦国的南阳郡原为楚国的宛郡,南郡原为楚国的郢都首都圈。宛郡曾经是楚国与北方诸侯交战的第一线,重要性仅次于郢都地区。这两地入秦之后,直到秦朝灭亡都是秦楚文化并存的形态。汉高祖刘邦搞郡国并行制时,也是在这两地延续了秦郡县制。他老先生也是基于国情的客观实际。当然,把原六国地又分封搞诸侯,也是尊重这些地区的客观实际。

为什么提这个呢?只是想说,秦国实际上不缺治理楚地的经验,也摸索出了跟楚文化融合的办法。不过,楚地大,各区域风俗差异大。西楚、东楚、南楚在《史记·货殖列传》里都被划为三个地理文化单元。

换言之,秦国整合的只是楚地的一部分。尽管这曾经是楚国最核心的部分,但战国末期的楚国迁都淮北后,又发展成新的状态了,秦国治理南阳郡和南郡的经验套不上。

秦设南郡和南阳郡,已经打残了楚国几大世族的社会根基。除了楚文化强势之外,地方豪强势力远远达不到原先楚国时期的水准,社会结构变化很大(经济结构则变化不大)。而王翦灭掉的楚国,那个以淮北和江东为核心区域的末代楚国,世族势力根深蒂固(甚至一直影响到南北朝)。

这就需要更新的治理经验。秦朝基本延续了对待南郡、南阳郡那种纯郡县制的做法,但由于吏员缺口大,治理地方依赖当地世族豪强。不像包括南郡、南阳郡在内的故秦地,乡官力量很强大,强宗豪民被压制着。这就是秦郡县制因各地社会结构差异而产生的变异。结果是治理失败了。于是有了汉初郡国并行制的尝试,以及后来推恩令的实施。

每个诸侯国吞并一个新的地理文化单元,自身原先的文化也会受到影响,多元一体是也。秦并巴蜀,楚吞吴越,赵得胡代,都是典型的例子。滚雪球滚到后头,春秋许多中小诸侯都化为战国七雄的郡县了。但某些区域的经济文化特征会继续内嵌于其内。甚至政权归属改来改去,这些特征都会顽强地保存下来。

地域特色的相对稳定性,在发展速度缓慢的古代是如此,至今依然表现明显。地方之多元客观存在,中央之一体是建立在多元基础上的共同体。了解的越多就越会发现,共同体中没有哪一元是多余的。贡献有大小吧,但谁都不多余。

所以,我觉得地图炮是相当无聊的事情。古代的也好,现代的也罢,都很无聊无趣。

相关文章

  • 秦国对楚地的整合,有成有败

    秦国的南阳郡原为楚国的宛郡,南郡原为楚国的郢都首都圈。宛郡曾经是楚国与北方诸侯交战的第一线,重要性仅次于郢都地区。...

  • 读《春申君列传》戏作秦王训小黄书

    背景:秦占楚大片土地,逼楚迁都,并败韩、魏而收服。秦王欲联络韩、魏灭楚。适逢黄歇出使秦国,便上书秦王陈述厉害,欲劝...

  • 楚昭王复国的两大功臣:斗辛与子西

    楚昭王十一年(前505年),申包胥带着从秦国请来的援军,进入楚地,与吴军作战。当然,与吴军作战的并不只有秦国的援军...

  • 读点书吧:屈原沉江(36)

    楚国自从被秦国打败以后,一直受秦国欺负,楚怀王又想重新和齐国联合。秦昭襄王即位以后,很客气地给楚怀王写信,请他到武...

  • 魏国由强大走向衰落,人才流失才是根结所在!

    魏国,战国时期最早实行变法的国家,魏文侯时期,魏国国力达到鼎盛,为七国之首,西败秦国,夺河西之地,东伐齐国,南慑楚...

  • 资治通鉴|战国秦汉【94】卑微的下场,就是更卑微

    导读 秦国在楚国获得大胜,甚至占领了楚都郢,并划郢地为郡。从前文与本文来看,秦国先后兵分两路,一路白起帅军击楚,一...

  • 商鞅,成于秦国,败于秦国

    公元前361年,秦献公死,秦孝公即位,下决心恢复春秋时代秦穆公的霸业。他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广揽人才,下令求贤...

  • 也谈成败

    世间成败得失,有成就有败,有败也有成。成败亲如母子,情同弟兄。从来没有绝对的成,也没有绝对的败,世间失败大体一致 ...

  • 爆笑鬼谷 |苏秦的连环计中计

    楚怀王客死秦国时,楚太子还在齐国当人质。 苏秦对薛公说:“您为什么不扣留楚国太子,用他来交换楚国淮北的土地呢?” ...

  • 有成必有败

    中午 1 点收到智行的改签成功短信,开始收拾东西赶赴高铁站。3点坐上了南下的高铁,不知是座位有点窄还是怎么的,总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秦国对楚地的整合,有成有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swtr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