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个美女老师曾经风靡一时的课堂视频,我也被迷住了,美丽的女人,且风度翩翩,这个一般用来形容男人的词,我却觉得形容一个智慧与美貌并存的女人,再合适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漂亮的美女老师风韵犹存,还出了书,传播真善美,可这个时候,不同的声音就出现了,说那些文字肤浅的接近心灵鸡汤,根本谈不上什么哲学。应该说美誉度还是很好的,可我却觉得这事让人感到尴尬。
是成为一个才情卓越的神秘的美女老师,还是成为一个知名的毁誉参半的公众人物呢?所有出了名的人,都面临着放大镜的审视,和众口难调的品评,重要的是有多少光就发多少热吧,谁还想得了那么多。
小宝前两天还批评了让他失望透了的蔡康永,因为写了说话之道而沦为他心目中知识分子之外的庸俗的人。说话之道,这等附着于人际关系的问题,岂能成为文人讨论的话题。文人应是纯粹的,智慧而笨拙的,绝不可以成为机巧之人。巧言令色,是文人所不屑的。文人应有风骨。小宝曾经骂余秋雨,骂李敖,骂是有期许也有失望的,骂,也是文化人的必备素养。不过因为一句“过小日子,做大事业”就忽然之间原谅了他骂了多年的李敖,你说文人之间的认同与界限是多么的随心所欲不靠谱。
我对现当代的文人墨客们也越来越摸不透了,网络文学,简书创客,学院教授,民间学者,公知大V,文化人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了,说起来许多写网络文学的作家挺有才的,但却是书比人有名,成为真正的作家太难,甚至被生养他们的网络产业拖累了。可是更多的平凡人开始把写作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很难讲是不是有一个作家梦在支撑着他们呢?或者写作这件事更加接近本质的回归到了生活世界。一个全民写作的时代会不会到来?会看到更多白天在街头销售、工地搬砖的人,写出了好看的诗歌和小说。全职妈妈转型育儿专家,离婚妇女进军心理咨询师,读书人解读的是各种教你如何专注工作、如何摆脱拖延症、如何成为一个学习家、如何高效整理,以及如何读一本书……可为什么在我觉得这些书都不是我心里所认为的“书”呢?这就是读书人?
我理解文化人是有点脱离时代的,非功利的,自带历史传承,可与古人对话。同时,文化人也是引领时代的,有超越性,预见未来,批判现实。所以文化人是高贵的,也是苦闷的,是夹缝中求生存的,是反日常化的,难以被理解,又充满争议的。
文化人是在文学、哲学、科学之间共生、互通又角力的。
所以为什么我倒不觉得那个雷·库兹韦尔因为办了没有官方资质的奇点学院,以及四处演讲宣扬做个奇点人才对得起人生,就觉得他是个骗子。至于像《奇点临近》这样写于十多年前的书到现在才在国内热起来,还被说成是“大骗子”,还是挺有新意的。虽然我的科学基础比较差,但我也绝不同意把《奇点临近》和《未来简史》这样的著作当作是科幻小说。然后举出一些目前存在的科学困境来论证这是一部玄幻小说,根本没有科学依据。或者痛陈作者是个宗教传道士。
这大概是文化人丧失了哲学思维来看待文学作品和科学论述的一种必然结果。采取嗤之以鼻和信誓旦旦的极端态度。《奇点临近》是信奉人的思想的力量的,才会推论出技术的指数极增长。《未来简史》推崇的人的想象力,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可以被数据化,并最终破解为一种算法。这也并非是智人的妄自尊大,虽然早前我也曾多年持有一种由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定律决定的人类文明必将走向衰落的观点,但是这也并不排斥我对人工智能的好奇心。
人总是要追求无限性来对抗自身有限性的。在物理的空间时间的界限上,自己想象的虚拟世界里,包括医学的发展,都蕴含着这种人性的追求。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这样的二元对立,在更广泛的宇宙空间,已经不具备技术层面的意义。把那些关于未来学的科学论述,当作现当代的哲学思考,或者作为哲学思考的起点,将会成为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比如,带一套VR设备,就可能和你虚拟对象享受一番云雨,机器人也能创作诗歌文学,数据分析可以让你在网络中永生,那么传统的爱情、艺术,甚至灵魂的意义都将接受挑战。我为什么一直不排斥做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因为马克思老人家对全人类解放,对于劳动的价值,人的生命存在意义的思考,都具备很高的哲学价值啊!也许未来被共产主义解放的全人类,提前被机器人解放了劳动力,那么请问,什么人用来继续科学研究、哲学思考这些高端精神作业,人类的智能可以通过数据传输、人机对接来达成,原始的大脑创作力会提升还是萎缩?更多的普通人在从事一种什么样的经济生活,商业社会的运作模式是怎样的?在商业社会领域,《资本论》恐怕还是不过时的吧?《孔夫子与机器人》里面的网络空间的第七大陆和文化艺术方面的第四产业不是都正在进行吗?而精神领域,人的存在意义的问题将会更加复杂,永生时代的到来,自杀者必然会更多。
这也是我最搞不懂的,卓越的智能与宝贵的自由意志,是什么关系。无论何时,贪恋无限的人,永远着迷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