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读一本书《加速-从拖延到高效》读书总结
姓名:徐涓89_600
时间:2018.08.08
一、读书摘要
你如何看待世界,世界就如何看待你。
二、金句/语录
1.单点突破法:计划-实施-总结-评估-再次计划。
2.极致就是把自己逼死,把对手逼疯,集中所有力量打击一点。
3.真正学会番茄工作法,不仅要学习它的方法,更要学会它背后的思维逻辑。
4.真正的逻辑思维体现了一个人具有“高阶竞争力”的潜力。
5.换位思考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
6.职场人需要的三样东西:习惯养成,泛学体系和精学体系。
7.完整的学习应该拆分为课程学习、实地参访、研讨互动、实战训练等
8.生活中,漂亮的皮囊有很多,但有趣的灵魂却很少。
9.想要创新,我们要乐于分享,保持开放的心态,敢于提问,乐于学习,积极与他人沟通,借鉴彼此的创意。
10.当我们的思维陈旧时,头脑就容易陷入习惯性的思维圈套,不创新即灭亡。
三、思考题
Ql 你如何评价自己的思维能力?为什么?
我自己的思维能力就如萌姐书中例举的老王的例子——缺乏逻辑思维能力,遇到问题自己没有思路,脑海中没有任何的概念和参考模型,总是习惯性的寄希望于老师、领导、家人、朋友等,希望他们告诉我答案,或者直接告诉我怎么说,怎们做。
Q2 你理解自己吗?如何证明你理解正确?
我不能正确的完全理解自己,在读《加速》之前我都没有考虑过现在的生活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工作了五年身边的同事都在进步,看着他们进步自己也有压力,可是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每天都在瞎忙,也没有什么成效。参加读书会第二周总结,我才静下心来问自己,我理解自己吗,如果还按着之前的生活方式生活下去还能行吗?我的目标是什么,为了目标我该怎么做?这次读书会让我直面自己的内心,教我如何思考自己的人生。
Q3 你如何评价自己的社交?参照物或判断标准是什么?
自己的社交能力有待提高,周末休息就喜欢宅在家里,很少和朋友联系,除非有事需要他们帮忙时,才想起来联系,平时不注意维系朋友间的关系。参照的是我的一个同事,人脉广,她给人的感觉就是自来熟,不管和谁都能聊到一块,平时都会想着和我分享好东西,这些方面自己都做得很不足。
Q4 你经常关注自己的健康吗?有没有一些好方法分享?
我关注自己的健康,比如:定期体检,有不舒服就就医等,但对其关注还不密切,需要多学习萌姐分享的健康管理方法:情绪管理、冥想和精神自由。
Q5 书中你不熟悉的名词术语,你查询后,和你原来的理解是否一致?
这问题戳中了自己的痛处,在读加速时,自己不懂的名词术语没有做标记总是略去,也没有想着主动查询,原来这么多年自己的阅读方法都不正确,白白的浪费时间。
Q6 假如,你能按照《加速》书中三个以上方法去做,能坚持18个月, 你自己会怎么样?
《加速》对于自己来说就是一本工具书,里面介绍了49个方法,如果自己能使用其中三个方法并坚持18个月,将其用到极致,自己就不会像现在这样碌碌无为的活着,最起码养成了坚持的好习惯,修炼了硬本领,工作上使自己成为一名不可替代的员工,家庭中成为一个又忙又美的辣妈。
Q7 读《加速》,你的三个问题(不理解的,困惑)?同学可以帮你解答。
1.逻辑思维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同一种能力吗?如果不是怎么区分呢?
2.写了20多天的效率手册和总结笔记,发现每天计划的内容都差不多这样计划还有意义吗?在总结笔记中未完成的原因也是大同小异,是自己总结不到位,还是方法没用对,很是疑惑。
3.怎么发现自己擅长的,或者说怎么找到自己的卡位,小伙伴们有没有好的建议。
四、启发与收获
思考题中提到“不熟悉的名词术语查询后和自己原有理解是否一致”,这一点一直是自己忽略的,可见自己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同时也看出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缺乏,遇到问题就等着别人的帮助,在今后的学习中应该多发问,应用金字塔归纳法,最后对自己所学的内容分析推理。
五、学以致改(用)
通过学习萌姐的人生管理课,将《加速》中的闭环性思维——单点突破法(计划-实施-总结-评估-再次计划)应用到了效率手册和总结笔记上,坚持25天。每天找到2-3个目标,将目标分解成多个小目标(即待办清单),分配到相应的时间段,对未完成事项进行标记,在总结笔记中记录当天完成的事件,通过减法法则总结出未完成和多完成的事项,评估时间的利用率。单点突破法已经实践了一个周期,自己养成了记录的习惯,但是在再次计划上时间分配还是不恰当,导致计划和实施不一致,这是今后在实践中应该多加留意的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