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思想的星空》有感
“读那些永恒的书,做一个纯粹的人。”
——题记
无意间翻开周国平先生的这本散文集,从第一辑不时髦的读书到第八辑的科学与人文,每一辑都能够引发读者不同的思考,对读书亦或对生活,所以,我也想谈谈自己的感受。
散文以人与书之间的关系开始,首先讲述了读书的乐趣与方法。“读书犹如交友,再情投意合的朋友,在一块待的太久也会腻味的。”书就如那盏明灯,引领着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但路,还是要自己走的。
读书,在于读什么书,怎么读书,为什么读书。周国平先生在《读永恒的书》这篇中写到:非最好的书不读。所以我坚定这个信念,细细品味,寻到能与作者引起共鸣的地方,才慢慢找到了最适合自己最好的书。
“人生有种种享受,读书是其中之一。读书的快乐,一在求知欲的满足,二在与活在书中的灵魂的交流,三在自身精神的丰富和生长。”
在最迷茫的青春时光里,与书为伴。翻过一页又一页,不变的是内容,而变的,是不同阶段的我的内心感受。曾经,我也津津有味地读过《安徒生童话》,如今,我却再也不相信所谓的童话。故事永远只能是故事,它依旧美好的存在在书中。而现实却总在你猝不及防时,狠狠删你一个耳光。告诉你,那都是骗人的;曾经,我也日日夜夜手捧《论语》,背诵着一遍又一遍的孝道,如今,逆反的性格却导致了我与父母间的隔阂越来越大,争吵越来越多。再回头看看过去的自己时,真是羞愧不已。
书,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我,朝前走去,不怕荆棘满途。心怀感恩,以善待人。
关于写作,周国平先生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写作如同一个遇难者在大海上挣扎,永远是孤军奋战,谁也无法帮助一个人写他要写的东西。这是一个真正有自己的东西要写的人的心境,这时候他渴望避开一切人,全神贯注于他的写作。他遇难的海域仅仅属于他自己,他必须自己救自己,任何外界的喧哗只会导致他的沉没。”
从六年级开始,我就陆陆续续地写文章。大多属于短篇小说,侧重于写人物。如果问我为什么要写,其实,我自己也不清楚,可能是想记述下那些难忘的瞬间吧。写作的时候,我爱一个人呆着,通常是夜晚,寂静无声。我害怕别人在我写作时出现,对我的作品指指点点,就像是一个还没有出生的婴儿被人扼杀了生命一样。那是只有我一个人才有的心灵圣地,别人无法闯入。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喜欢上寄至味于淡泊。在散文中,我看到了不同的世界。它的魅力是别具一格的,意味深长,我总是能够从中寻找到自己的影子,默默为之感动流泪。
我开始停下笔,不去写那些没有意义的文字。我还想多走点路,多看点书,多感受生活后,再去写,名为真正的作品的文字。相信经过时间的沉淀,我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写出令自己满意的作品。
我清晰地记得买下《思想的星空》时的场景。封面上有一幅小的图片,书名和作者。图片泛着淡淡的蓝色,只是一池无名的湖水和一棵无名的树。在书店微微的日光灯下,我似乎看见了湖面上的粼粼波光。嗯,这是一本人生的书。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我喜欢那如水般的自然。不管是在学习上循序渐进,还是在生活中逆流而上。我都秉持着谦卑的态度,尽力去完成每一项工作。
不得不提,看完《思想的星空》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沉默不语。也许是因为学会了三思而行,也许是因为看淡了所谓的感情,也许是因为自己迷恋上了孤独。
在这本书里,我找到了人生的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