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这座城市自古就是东西交汇的地方,丝绸之路也从这里走向西方。独特的地里位置和文化气息,使得这座城市极具包容特制,造就了这里豪爽闲适的生活习性。曾经在武威呆过好长时间的北京郭姓知青,说起还特别留恋武威好友聚会的场景。他说:“那时武威好友间聚会,啥事也没有,就为喝酒,非常纯粹,喝起来感到特别轻松,没有任何人情负担。”
西郊公园
这是一座古城,现在城里的模样依稀还有古城的影子。在原址修建的南城门,印证了这座正北坐向的旧时方正的城池。城里的闹市区有两座公园,一个在东,一个在西。西面的叫西郊公园,是在过去西郊林场基础上改建的,所以有梨园和苹果园;东面的叫东关植物园,是原国民党军阀马步青的后花园,有许多的核桃树。过去的许多年,两座公园里果树下全都是茶园。大大小小的茶园也不全是喝茶,摆满了方桌,主要成了喝酒打麻将的地方。难怪外地人见了惊呼:这里也太休闲了,居然有数千人同时在打麻将。
西郊公园,老百姓俗称儿童公园。除了里面原来的梨园和苹果园成了茶园外,南边的空地安装了一些儿童设施,故有了儿童公园的称谓。
说是儿童公园,其实茶园成了主题。每天从早上开始,满园的猜拳喝酒和打麻将声,一直要到夜里,个别有挑灯夜战的。到了下午,总有个别喝醉的人东倒西歪,甚至吐在树沟里,污浊一片,杂乱不堪。给人有种颓废的印象,没有起码的代表城市文明的符号。公园也好像看不出合理的规划,没有明确的主题,缺乏应有的整洁和朝气。
新的西郊公园,除保留中间的假山外,将原来的地上建筑和植被几乎都进行了改造,去了茶园,换了新,有了许多新的植被和花草。也没再围起来,四周能打通的皆让开放起来。给人印象处在城市闹区的这个公园更加的时尚和年青,具有了跟随时代的精气神。
公园的入口处有几排时尚的灯饰,与地灯在夜间相互映衬的特别朦胧,像是时尚的宠儿,透出富有魅力的召唤信息。灯饰上的篮球扣篮、棒球挥棒、足球踢球和网球挥拍图案,极具点题的告诉游人公园的主题。
原来特别喜欢喝酒的董叔叔,一个六十多岁的入城老人,住在公园旁边的西苑小区,逢人就说现在的西郊公园,就像是他家的后花园。每天早上,只见他戴上白色的运动帽,穿上浅色带帽的运动衣,脚穿白边的运动鞋,很精神的和原先喝酒的伙伴,一起在公园周边铁红色的塑胶跑道上都要走五六圈。一边走,一边听着时事新闻,一边交换着对时事的看法。他们似乎对国内外大事有着特别的兴趣,擦身而过时他们的随身听总在传出最新鲜的资讯。有时和他们聊起来感觉自己就像活在过去,对新闻资讯比他们多少有些迟钝。或许是运动给了他们活力,谈起来说:好几个过去的酒友现在觉得有了精神头,有的开始找起了力所能及的工作,想某一份打工的差事,也好帮家里一把。
同事已经退休的妻,很高挑的身材,保养的很好,看上去挺风韵的资深美女,几乎每天在公园的西南角广场上,和一群同样闲下来的女伴,在音乐声中有节奏的走猫步,吸引许多人围观。特别是她们穿上旗袍,一股浓浓的古典情趣好像顿时在广场弥漫,高高竖起的衣领,盘旋的扭结,两摆高高的开叉,女人的万种风情顷刻间摇曳无尽,看的人心底的愉悦与满足一下升腾开来,仿佛晨间的雨露,浸透着每一个人肌肤。
公园中间有块最大的广场,每天下午都有两拨人群活动。一拨是老年自乐班,大多老爷爷弹奏弦乐,老奶奶演唱;一拨全是老奶奶,大多跳的是新疆舞,很有模样。每当他们表演时,周围总坐着一圈人,很认真的观赏。有的领有小孙子,跟在后面假模假式的在学,常常若得人大笑。楼下近80岁的张奶奶,一头的银发,穿的特别正爽精神,看山去很矍铄的那种。每天晚饭后,就像过去看电影,雷打不动的拿上板凳,准时去看。聊起这些,张奶奶说:到了我们这个年纪,现在特别满足,晚饭吃不吃根本无所谓,只要有时间,我都会去公园看戏,没什么能比这更幸福的事了。
前天碰到在西凉市场做文具的小张,挺文静的女孩,说起西郊公园,挺有感触,说:以前,我们这些做生意的人,基本没有上厕所的去处,有时急了,关上门在洗脸盆里临时凑活一下,否则,急死的心都有。自从新的西郊公园建好后,公园东南西北都建了厕所,遇急那都能进去,非常方便。
其实,公园还有许多,今天不说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