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看《从出生到独立》这本书,书中主要讲解了孩子在各个年龄段会出现的问题,以及照顾者用怎样的方式和孩子相处比较好。今天读到“学龄前儿童家庭中8条规则”时,我忽然发现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忽略了帮助孩子学会思考这一环。也就是8条规则中的规则4“在问题出现后,帮助孩子寻找解决的方法”,以及规则7“帮助孩子进行反思”。
举个例子,前几天我带孩子坐汽车到站后,抱着孩子到家里的楼底下,然后我要求他自己走回家,孩子拒绝,我手里有很沉重的包,于是我和孩子商量我先回家送东西,然后下楼抱他,孩子仍然拒绝。我一下子火了,不管他的哭闹,径直回家送东西。我的心里有情绪,一下子排解不出去,于是我采取不理睬孩子苦闹的办法,想让他自己走回家,其实也就是一层楼梯。最后我的情绪平复后,我还是下楼将他抱回家了。然后蹲下来告诉他,妈妈不下去抱他的原因。孩子愉快的接受了这个原因。但是我忘了最重要的一步,和孩子讨论下次我们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该如何处理?
也许对于三岁的孩子来说,他暂时还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但是让他有这样一个思考过程,以后遇事总会问一问自己下次我可以怎么做?从而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今天还读到一个点,就是不要用你真棒,你真聪明这样的语言夸孩子,而是要描述孩子的努力,最后得出孩子优秀的结论。比如,孩子拼图过程中,从拼不起来,一次次尝试最后拼起来了,此时孩子高兴地举着拼的东西给你看时,你不能只说一句:“你真棒!”就结束了。用描述的语言“妈妈看到你拼图的时候,失败了不气馁,不断去做,最后成功拼出来了,这样的不断坚持和努力真棒!”这样对孩子做事情的态度的肯定会不会更好一点。
由此我反思到昨天晚上我对孩子说的真棒,有些不妥。昨天晚上回家,孩子开心地告诉我:“妈妈,今天我听奶奶话,穿棉裤和棉袄了。”我直接夸了一句:“你真棒!”这是不是在告诉孩子,你要听话,你不能听从自己内心的想法,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失去自己的想法,只会顺从。我这样说会不会更好:“妈妈很开心你今天听从奶奶的建议,选择对自己的身体负责穿上了小棉袄和小棉裤,这样你就不会感冒了。”
教育孩子其实也是在教育自己的过程,多读书,多实践,努力让自己和家人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拼积木,知道垫高,拼更高的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