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读书,我们每个人的目的可能不同。
比如,小时候我们读书,主要是想知道更多的有趣的故事,那个时候谁看了四大名著或者武侠小说,就感觉进入一个新的世界,科幻、武林、童话等等编织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求学时,我们读书,主要是为了考试,这么说有点功利。不过在学生时代的青年们,正在逐渐了解世界的奥秘,数学是什么,物理又是什么,化学反应是怎么产生的。各个学科和分类又一次给我们打开新的大门,世界的运作规律徐徐展开。当然了考试是促进学习的手段,肯定不是读书的目的。
进入社会后,我们读书为了什么,你可曾想过。我们可能会说为了拓展工作技能、学一些本领、开拓想法等等,当然也包含一些人为了消遣,读一些文学或者小说,比如侦探类、言情类、历史类、玄幻类。无论哪一类,最吸引人的要数故事类书籍,有的技能类图书也纷纷参照故事的构架来行文,比如《凤凰项目》,这本书是介绍IT项目管理的方法,但是全篇行文就像读一本小说,大部分篇章都是在讲故事,只有一小部分是在说理。
讲故事对于读者而言更容易,形式灵活,内容有趣,故事是很能捕捉人们的注意力的。
不过,回到读书的本质,如果我们是为了消遣,那么故事比较适合我们,可是我们是为了成长和进步,包裹着思想、方法与故事的图书里,等于说在一片茫茫稻田里,只有几株的鲜花是我们要摘取的,而我们走过了一片又一片稻田,却找到了寥寥无几的鲜花。那么岂不是浪费了很多时间。
故事和启示,我们不一定必须二者选其一,故事里也有很好的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比如讲故事的方法、逻辑、框架,为什么他不直接说理,而是用故事做铺垫。但是无论如何,我们要保持一双慧眼,分清主次,主要是启发,其次是故事。除非你是在研究如何讲好故事,否则我们在故事上花费大量的时间,等于是在被情节和细节拖住,迟迟找不到关键核心。
《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这本书我很喜欢,书里讲了很多实用的读书技巧,但是全书也有一个容易把人套住的地方,那就是它略显冗余的故事,主人公是一步步从不爱读书、到开始读书、找读书导师、制定读书目标、见书友、再到分享读书收获、再到约见名人。整个过程其实一点也不复杂,不过用故事的叙事方式,就产生了很多情节和细节,这些其实都是为了告诉我们如何读书、怎样让读书与实际应用合二为一的,也就是学以致用。
那么读书的过程中,我们有必要训练自己的速读,尤其是对于有很多故事情节的,快速翻阅查找到一本书的核心思想、主要方法、主要观点。区分出情节和理论、辨别出细节和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阅读速度,更能让我们抓住一本书的核心,留出更多时间去思考、理解书中的思想和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