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雪莱曾经说过:“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 浅水,看似热闹浮华,却缺乏内涵;深水,表面静默无声,实则内蕴丰富。 以水为鉴,亦能照见人的修养。 做人,越是缺乏内涵,越会浮躁狂妄;越是境界高深,越会内敛谦逊。 如果想了解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其实只要观察他说话的方式,便可窥出一二。 古语说:“水深不语,人稳不言。” 真正厉害的人,总是懂得在最恰当的时机道出最得体的话语,彰显出沉稳的气韵。
正如有句话所说:“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狂妄的言语,彻底暴露了自己的无知和对他人的轻视,“祸从口出”的结局,也就不那么令人意外。 在职场中,一些不谦虚的话语,也很容易让别人尴尬,给人造成不好的印象。
正如《沟通的方法》一书中所写: “口若悬河只会把人推开,把嘴闭上,把耳朵支起来,才是他人愿意和你沟通的头号秘诀。” 夸夸其谈,能言善辩,并不见得会让别人认为你是才华横溢、能力非凡。 那无穷无尽的分享欲,和克制不住的反驳欲,只会显出自己的浅薄狂妄,进而弄巧成拙。
《荀子》一书中这样写道:“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 说话得当,是明理和智慧的表现;沉默得当,也是明理和智慧的表现。 慎思慎言,守拙藏锋,既意味着心态的成熟,亦是我们在社交中的必备素养。
季羡林曾说过:“ 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 那些违背道义的假话,以及那些可说可不说的空话,要做到完全不说。 而即便是源自心底的真话,或是自己完全认同的箴言,也不要和盘托出,凡事都应留有余地。
孔子有云:“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一个有修养的人,做事要追求敏捷,但说话却可以迟钝一些。 任何场合,不言过其实,不令人难堪,不仅能表示对他人的尊重,更能体现自己的处世智慧。
《道德经》里写道:“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越是自我显露、自以为是的人,越是得不到真正的彰显。 其实,很多狂妄和自大都是源自内在的浅薄,一个成熟的人,一定懂得向下扎根,向内沉淀。 当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厚重而丰盈时,自然会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正如有句话所说:“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道,在隐与匿。” 与其处处宣扬自己,不如静心沉淀内修;与其寻求外在的认可,不如专注于内在的提升。 内在充实了,自然会找到更多对生活的掌控感,人生的路也会越走越顺。 真正有价值的事物,无需使用华丽的辞藻包装,也自会在时光的流淌中慢慢被人看见。
纪伯伦曾说:“虽然言语的波浪永远在我们上面喧哗,但我们的深处却永远是沉默的。” 当我们置身于喧嚣的环境中,沉默确实堪称一种独特的美德。 它能让我们在纷繁的世界中保持清醒,也能让我们以更敏锐的目光洞察事物的本质。 不声不响,不争不辩,积累起无穷的底蕴与力量。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持守住内心的从容与安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