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真题变化看2022河南语文中考备考二
阅读理解,重提升思维
三年现代文阅读的考查,注重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注重考查考生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的高阶思维。不仅注重写了什么,更注重怎么写,为什么写。三年的第8题和第9题都是考查学生对文章写法以及主题的理解和认识,将阅读和个人体验连接起来。2021的18题也是考查写法。2019年第14小题“结合自己的读书事例”谈体会,引导考生对文本有所感悟和思考,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
考试题与课本阅读习题联系紧密。中考题能在课内找出相似或相关的试题。如:2021年《舵链》7.从全文看,马参谋长是个什么样的人?请从两个方面简要分析。
课内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思考探究:三、文中的“先生”是一位“渊博的宿儒”,但他对“怪哉”这虫是怎么回事却不予回答;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先生还有哪些看似矛盾的表现?你怎样评价这位先生?课内《阿长与山海经》思考探究:一、熟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结合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人。
课内《回忆我的母亲》预习提示:初读课文,感受这位伟大母亲的形象,再想一想,为什么这位母亲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预习提示具有指向性。阅读有针对性。思考探究一、文章开头即说:“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阅读课文,想一想:母亲的“勤劳”是通过哪些事例体现出来的?从文中还可以看出母亲具有怎样的品格?
应对策略与思考:课内的阅读教学,应当有新的思路,真正落实“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让语文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课堂教学向课外阅读伸展,让课堂内外教学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不能让语文课成为“半截子”。
作文重任务趋动,突出成长经历思辨能力
三年中考作文都是以自己为圆心,以自己的生活为半径,都和成长经历有关。2021作文要求围绕“开始”这一话题选取不同的写作任务:今年河南省中招作文仍然充分注重了作文的“选择性”“导向性”和“可写性”,给孩子们充分的写作和展示空间,同时也注重学生思维方式、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考查。
作文稳中出新,注重情境的设置,一个情境下设置两个任务,自由选择。一个情境统摄下的两个任务有关联又有区别:关联主要体现在两个写作任务的展开都要围绕“开始”这一话题;区别主要体现在文体要求上,记叙文和议论文。一个情境,话题给定,两个任务,两种文体,可叙可议,审题难度不大,距离学生生活不远,想要有话可写不算太难,便于学生个性化的表达。
应对策略:写作教学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阅读和积累丰富,提升思考力,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写出深刻的见解;同时还要强化必要的考场作文技巧训练。让学生给学会以不变应万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