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吴鼎昌在贵州

吴鼎昌在贵州

作者: 张成义1959 | 来源:发表于2023-02-27 15:57 被阅读0次

吴鼎昌(1884-1955年),祖籍浙江,清未秀才出。吴出生于官宦家庭,曾留学日本,入东京高等商业学校。被清庭授商科进士,任翰林院检讨。

著名实业家。历任袁世凯造币厂监督、中国银行正监督、天津造币厂厂长等职。曾创办《大公报》自任社长。

吴鼎昌主政贵州正值抗战期间,由实业部长改任贵州省政府主席,完成从内阁大员到封疆大史的转变。

吴鼎昌1937年一1945年1月任贵州省主席,兼滇黔绥靖公署副主任,兼贵州省军区司令、保安司令。——被大家尊称为爱穿戎装的省主席。

吴到任后,他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引入数亿资本进入贵阳,使素有“人无三分银”的贵州经济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如:兴建发电厂、化工厂、水泥厂、火柴厂、煤厂等。使贵州成为商贾云集,经济流通的抗战大后方。

吴鼎昌还比较注重发展教育,在抗战期间创办了国立贵州大学、国立贵阳医学院、国立贵阳师范学院。主黔期间,主张“省政关键在县政”,大批任用贤能,重视民生,对贵州的建设功勋卓著。

吴有句名言:“政治资本有三件法宝,一是银行;二是报纸;三是学校。缺一不可。”

一、铁腕治黔,筹建贵州银行。当时贵阳有家独资的“怡兴昌银号”,吴派财政厅长给这家银号的老板下发通知,通知大意是:从即日起“银号”均不允许独资,必须改为有限公司。

贵州银行筹建之初,银号老板戴蕴昌被指定为筹办委员,戴接到通知后有点不买账,因此与省主席吴鼎昌产生矛盾。次年被省主席加以“囤积居奇”(系租谷)罪名逮捕监禁。出狱后,于1943年根据省政府的规定将“怡兴昌银号”改为怡兴昌银号股份有限公司”。

随后,戴蕴珊又与官商何辑五(贵阳市长)等人合资公司开办了“贵州银行”。

二、提升贵州影响力,创办《贵州日报》

吴鼎昌,为了提升贵州的影响力,于1940年1月1日将《革命日报》改名《贵州日报》,改名后的《贵州日报》在吴鼎昌主黔后期及杨森、谷正伦主黔时为贵州省政府机关报。

抗战八年,贵州推行官、商合办企业的经济组合模式,在当时这种新型的经济模式,官、商合办在短期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通过报刊宣传,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一时间临近各省,包括解放区的报刊都纷纷转载。同期有10多个省,如四川、湖南、云南等省均仿效贵州开办合资公司。

抗战期间大批机关、企事业单位迁入西南。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贵州成为大西南的重要交通枢纽,一时间,大量人员犹如滚滚的洪流涌入贵阳。其中大批优秀人才留在了贵州,为建设贵州作出贡献。

由于《贵州日报》的导向作用,再加上吴鼎冒在金融、报业,实业等方面的影响力,极大地提升了贵州在当时的知名度,使得大量官僚资本引入贵州,对于开发贵州作出贡献。所取得成果,也成为吴鼎昌主黔的政绩代表。

三、开发贵州人力,创办高等学校

吴鼎昌主黔时期,由于贵州经济落后,工商业基础薄弱,为完成“抗战”史命,他提出了开发贵州人力、物力,大力发展各类教育事业,作为治黔方针。创办了三所国立大学,结束了贵州无高等教育的历史。

这一时期,大量精英知识群体留在贵州,如谢六逸等。1941年,创办贵阳国立师范学院 ,即贵州师范大学的前身。是当时全国八所师范学院之一。建校之初,以谢六逸为首的一大批知名学者来校任教。

总之,抗战期间作为大后方的贵阳,在吴鼎昌的强硬铁腕执政下,极大地推动了贵州金融、教育和商业经济的发展,他在短时间内对促进贵州经济的发展贡献卓著。

在著述方面。他著述不多,但是他在贵州著的《花溪闲笔》看似不重要,确实是他一身中最重要的著作。是书分为《上篇》和《续篇》2册,吴鼎昌在书中总结与记录了他主政贵州时期的治黔方略。其提出的关于“经济发展”“人力发展”“官员选用”等行政理念,在当时颇具前瞻性。

结束语:吴鼎昌主政贵州时期,基本上与抗战一致,其间贵州经济社会取得很大的发展,贵州人民为抗战做出巨大的贡献。

原创:张成意

2023年3月2日于 贵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吴鼎昌在贵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tfx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