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读《论语》学而篇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一章的大意是:孔子说:“学了要时时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并不恼怒,不也就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这一章的中心是论学。反映了孔子重学的精神。孔子教人之学,主要是为人之学。
“习,鸟数飞也。”为人之学,重在力行,实践需反复练习,如鸟之习飞。无论时代怎样变迁,学为人之道而实习之,仍是学之根本,不可懈怠。
本章的三句话,叙述一个学者一生求学的不同阶段。“实亦孔子毕生为学之自述”(钱穆《论语新解》)。第一句是说初学时自己从学习中感到的喜悦;第二句是学习稍有成就有同道自远方来相互切磋,从中感到的快乐;第三句是说虽不为人所知,而心无愠恼,就可谓是一个君子了。
“人不知而不愠”,这是一个重要的人生态度。
这一段论述,是我今天读这一章最大的收获!
孔子一生不为人所知。他周游列国,常遭冷遇,不为当权者所知所用;他的行为也不为普通百姓所了解,常被人讥笑。面对这些,他说:“不怨天,不由人。”只求努力学习,把握天命。他真正做到了“人不知而不愠”。
“人不知而不愠”,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追求的一种人生态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