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不说话
研究发现,说话早的孩子,能较早与他人交流,也更容易适应社会当然,还能让孩子在年幼时显得更聪明。看到那些能说会道的孩子得到夸奖,说话迟的孩子的父母开始着急了。
在我的课程中,关于孩子学说话的问题也是家长们提问较多的。比如:我的孩子为什么不说话?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会想起儿子小时候学说话时的故事。
在我的记忆里,感觉儿子似乎就没有牙牙学语的过程,偶尔叫一声“妈妈”,还不知道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尽管如此,我还坚持用夸张的口型和表情与儿子说话,和他做什么就一定对他说什么。我发现,尽管小家伙什么都不说,但他什么都听得懂。
7个月大时,我说“灯在哪?”他的眼睛就朝向屋顶找灯;我说“爷爷的花在哪?”他就伸出小手指向花。无论我们对他表达什么,儿子都能给予正确反应,所以我知道儿子的听力没问题,头脑没问题。
就这样到了1岁半,儿子依旧比较沉默。有一天,为了测试他,我故意指着搅拌机叫大吊车,他笑眯眯地摇头,还是不说话。
外公曾开玩笑地对我说:“亏你还是儿科医生呢,快带孩于去做检查吧,别是个小哑巴!”
这种情况一直到1岁7个月,儿子上保育院后的第2周。那天是周末我刚把洗好的床单晾到窗外,回头发现儿子正对着他放在沙发上的小熊嘟嘟囔囔说着什么,仔细一听,是“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
“儿子,真好听的歌谣,谁教你的呀?是保育院阿姨吗?’儿子笑着摇摇头。
“那跟谁学的呀?”儿子用小手指了一下我。
“妈妈什么时候教你的呀?”在我的印象中,我跟他说这个歌谣怎么也得四五个月以前了。
儿子思索了一下后,说了一句让我一直忘不了的话—“很远,很远”。我想他是想表达很久之前的意思。
多年以后,我终于找到了儿子当年坚决不说话的原因我们家的人一说话就像是到了联合国,爷爷奶奶说河北话,外公说浙江话,外婆说四川话,保姆说张家口话,家里人有普通话还有天津话······所以,面对如此复杂的语言环境,儿子不知跟谁学,只能光说不笑了。
自从上保育院,儿子有了一个相对标准、单一的语言环境,所以,只1周时间,他就打开了话匣子,每天都能从他嘴里听到我们惊讶不已的新词。
作为父母,不论孩子是否积极地学说话,我们都应坚持给他适宜语言引导和听说环境,这对他掌握语言、开口说话很重要。孩子学说话的速度有个体差异,就像我们在点炸药,导火索短的一点就着,导火索长的就要等一段时间。
1岁以内是孩子语言学习的准备期,父母对孩子一定要“做说行”。比如,早上穿衣服,我们要说“宝宝,穿衣服喽!来,左手,好,右手……”喝奶时,我们也要说“宝宝,喝奶喽!奶瓶……”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把说的话和动作、物品联系起来,这既是认知事物,也是语言训练。
跟小孩子说话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面对他,用夸张的表情夸大的口型,缓慢的语速,再加上丰富的肢体动作。小孩子爱听我们这样讲话,同时也更容易理解我们的语言,模仿我们的语音和语调。当然,语言环境不宜太复杂,以免孩子的模仿无所适从。
1-3岁是孩子语言学习的爆发期。可能有些孩子很早就能说很多话,有些孩子则还需要父母耐心引导。作为父母,要耐心等待孩子对我们问话的反应,尽量不去代替他说话。这时我们该怎么做呢?
记得当年儿子学说话时,会用手指着桌上的水杯,嘴里发出“哦、哦”的声音。
“你渴了吗?”我边说边指着自己的嘴,儿子则“嗯嗯”点着头。
“你是要喝水吗?”我边说边做出喝水的动作。“嗯,嗯。
”看到我还不给他水杯,儿子有些着急了。“你说‘喝、喝’。
我还是边做动作边坚持要他说同时拦住了奶奶要把水杯给孙子的动作。
“he, he······”儿于终于含混不清地发出了类似“喝”的声音。
我以极快的速度把水杯递给他。从此儿子发现,用手指、用嘴“哦”的方法不如自己努力说出来有效。慢慢地,他开始努力尝试去说,要不就是不说,想要什么就自己去拿。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思维发展速度快于语言发展速度,想表达的东西远多于能说出来的话,常常是越想说越说不出来,所以可能会出现口吃和说错话。此时,父母切记不要说“你这说的是什么呀?”“打住,想好了再说。”因为这样,有些孩子可能就不敢说了。
3岁以后是孩子语言学习的发展期,父母可以多对孩子提些开放式问题.比如,妈妈要这样问:“宝宝今天在动物园看到什么了?”如果妈妈问“宝宝今天在动物园看到狗熊了吗”,这就是封闭式问题了。面对封闭式问题,孩子只需要回答“是”、“不是”、“有”、“没有”,会失去很多学习表达的机会。
记得那时,我和儿子热衷玩的游戏是词语接龙,我说“蓝天”,他接“天空”、“空气”、“汽车”、“车牌”、“牌匾’,,··…直到有人接不上来,大家笑成一团。这样的游戏不但使孩子词汇量的增长速度惊人,而一且开始爱说话,爱问问题。面对孩子稀奇古怪、五花八门的问题,父母一定要耐心回答。
我对身边有说话问题的孩子做过简单的了解和分析,,发现孩子只要不是存在听力、智力问题,说话迟的原因就不外乎如下几点:
1.家里人说话太少。家人少言寡语,孩子会因为缺少语音、语调的刺激,缺少语言交流的模仿对象而出现语迟。
2、照顾孩子的人话太多,剥夺了孩子说话的权利。比如,孩子“唔、唔”地指着水瓶,妈妈马上拿过水瓶,“噢,宝宝想喝水了。”妈妈马上拿过尿盆,“噢,宝宝要尿湿湿了。”孩子发现,即便他不说话,父母也已经理解了他的想法。
3、家人语言口音杂,孩子不知道该模仿谁。
4、孩子在说话,但少有人回应,久而久之让孩子失去了说话的兴趣。
如果没有上述情况,孩子还是不说话,也可能有另外一种原因。研究发现,人的语言中枢位于左脑,语言发育过早的孩子有可能影响他们右脑的发展,而右脑对外界有一种天赋的反应,这种反应模型可以让孩子具有较强的创造性。古话说“贵人语迟”,没准儿您的孩子属于这一类呢。
无论怎样,语言是一个人未来学习的工具,帮助孩子学习和发展语言,了解他们的母语世界,这是为人父母的责任所在。
小贴士:
为孩子提供“说出来"的环境,为教孩子说话更为重要。如果你的孩子看上了他喜欢的玩具,一定要让他说出来,在拿给他,要让他体会到“说出来”是多么的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