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教授的《让学生创造着长大》,是对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核心理念的解析。
第一章历史回眸,对我国课程改革的过程有了一个新的看法。
才知道我国第一次现代意义的课程改革始于1919年五四运动,两大主题就是启蒙与救亡。“新学制与新课程改革运动”集中体现的启蒙精神,而救亡图存的需求则是间接的。
1922年1月1日,民国政府颁布了《学校系统改革令》,标志着中国教育现代化和教育民主化获得了官方的确认并系统的推进。
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研制完成,是中国第一份立足中国实践、拥有国际视野、依据教育科学、追求教育民主的课程标准体系。包括小学课程,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的课程。在学习时间上也进行了安排,一二年级一节课30分钟、三——五年级45分钟,六年级60分钟。
1949年新中国成立,采用类似苏联的高度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1950年,用的《教学大纲》持续50年到2000年。我们最初的一些教学理念都来自于这个教学大纲,有关知识、技能、熟练技巧,到现在也没有放弃。还有现在我们用到的五步教案法: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都是那个时期的产物。
1985年,国家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6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2001年6月8日,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拉开了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幕。在实验区实验了两年,2003年在全国开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每一次的课程改革一样,轰轰烈烈,当时的我还被派往西安进行学习,回来后上示范课、观摩课,知道是用新理念、新课程、新标准,其实具体是怎样的新理念还是不清楚的。
接着是2011年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到现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这个方案学习了两年,到今年开始的教材改版。三年后教材改版完我退休,经历了所有。
书中说未来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运用过去的知识满足现在的需要,创造面向未来的自己的观念和思想。让每一位学生创造着长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