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住地是学区房,楼上楼下都是为了陪孩子读“名校”的家庭。在我儿子小学时候,每当周末我们外出游玩回来。经常会碰到,背着硕大的书包、带着厚眼镜、穿着名校校服、满脸疲惫的少男少女们。
我们是多年的邻居,所以经常会在电梯里聊天。
“最近晚上几点睡觉地?”
“11点半吧!”
“这么晚啊,白天困不?”
“阿姨,我们还好吧,我小学同学考到西*大,每天到1、2点。”
暑假、寒假、各种假期,我都能在电梯里面碰到匆匆去补习班的孩子。
前两天,在电梯里我碰到一个看着他从幼儿园,一路升大学的小伙子。180几的个头站在我身边,真的没有认出是之前躲在他妈妈身后怯怯的小男生。
“您好,阿姨!”因为很久没有见他,迟疑了一下。
“啊,长这么大了!好久没见了啊。”
“阿姨,我上大学了。”
“学什么专业?”
“智能计算机。”
“哇,这么好的专业啊!你自己选地吗?喜欢吗?”
“还行吧!”
看着孩子迷茫的眼神,我想这代孩子被父母一路呵护,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一路名校,大学在父母的建议下,选择非常“有前景”的专业。
但是为什么我看不到孩子眼里闪动星光,看到地只有迷茫,听到地只是“还行。”
我做家庭教育快五年了,原来是抱持着支持孩子,给孩子好的家庭氛围、成长环境;最后回首看这几年,收获更大地是一场自我教育、是一条自我成长的旅程。
我学会放下对孩子行为的愤怒,认为错误的行为后面一定有他的需求;我学会了好奇,好奇爱人怎么想?会怎么做?父母怎么想?会怎么做?孩子怎么想?会怎么做?我学会了专注于当下每一刻,陪伴家人一同做家务、一同阅读、一同体验生活,而放下对他们未来的恐慌。
儿子说“妈妈,暑假我只想补物理,其他都自己学。”
我当下有担心,我对担心的那个我说“你想让儿子听话、听安排还是想让孩子独立思考、学会安排与计划?”
当然比起一时的成绩,我更希望看到儿子能自己有想法、有目标;自己去努力、去奋斗的样子。
“当然可以了,你自己安排吧!需要爸爸妈妈协助地,一定要告诉我们,我们全力支持你。”
儿子抬头看着我,我看到孩子黑黑的眼仁旁边闪着亮光,他说“好的,妈妈,我知道了!”
我悄悄退出他的房间,而他还在为他的未来而努力着。
我的家庭教育导师Elly曾问过我们,“你想成为什么样的爸爸妈妈?”我的回复是:我想成为一位能独立思考、有多维视角,终身学习成长的榜样型妈妈。
我做更好的我自己,孩子们也做他们自己!我们都要心里有梦、眼里有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