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挺好,为什么要结婚?
其实一直没太想明白,为什么要结婚?
为此,今年生日的时候,木儿送了我一本法国著名作家莫罗阿写的,由傅雷翻译的《人生五大问题》。里面用了很大的篇幅来论述爱情和婚姻,读了,但是没有找到我心中问题的答案。
家人、朋友时常会说,你到了结婚的年纪,该结婚了。我都会很自然的问,为什么?并且找到一大堆理由去反驳他们。
理由主要有几个方面:
有人陪?养个宠物也行啊。有人做家务?保洁阿姨就够了,没有怨言,态度好。搬东西干重活?花点钱也能解决。照顾我?还不知道谁照顾谁了……
出轨率那么高,谁知道会不会遇到渣男,结了再离,还不如从没开始。看了那么多凄惨的故事,不想让自己变成“女侦探”,也不打算去原谅。
一旦心中有牵挂,情绪被另一个人影响,人就有了弱点……
一个中年男人,给了我一部分答案
昨天,罗胖第一期《知识就是力量》上线,标题是“如何把自己嫁出去?”
他在里面讲了一个关于“交易”的心智模式。过去,婚姻是一种资源的交换。我能给你什么,你能给我什么,双方感觉资源匹配,便结成一种契约。
但是这种模式放到现在,反而就成了一种阻碍。当一位女性,可以独立解决各种生活问题,还能为自己提供很好的物质生活。她什么都不缺了,她还需要换什么?她就不需要再去做交换了。
那结婚是为了什么呢?罗胖给出的答案是“协同进化”。他举了两个例子:小麦因为进化成人的食物,和人类协同进化,全球播种面积超过中国国土面积的五分之一,成为地球历史上最成功的植物物种;一种比较弱的狼,因为和人协同进化,为人类服务,进化成了狗,成为所有哺乳动物当中最成功的物种(对最成功的物种这一说法保留意见)。
人和人的结合,是为了协同进化,一起变成更好的自己。
选什么样的人结婚?
选什么样的人结婚?很多人直接或间接的给过我答案。
汤大师说你得找个有人情味的;王福重老师说找个名校毕业的,或者是学历高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证明能力;施猫猫老师说,要找个懂得尊重所有女性的;木儿说得找个年龄比自己打点的,要么在精神上可以引领你的,要么是在物质上有保障的……
各位老师说的都有道理,但是到底该怎么去判断一个人呢?
在梁宁老师的《产品思维30讲》里找到了一个系统的方法。
她给出了观察一个人的框架——人的五个层次。
从外到内,分别是:
着装、相貌;到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掌握了什么样的财富、人脉、精神资源;能力圈;以及什么能够给他存在感。
很多姑娘或者丈母娘在挑人的时候,大部分只能看到最表面的两层,好一点的能看到第三层。但是往往会忽略,人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往好了变还是往差了变?主要看他的存在感在哪,什么能够给他足够的存在感。
比如说一个的存在感,是想有一个稳定的生活,那当他达到稳定状态之后,他就很难会去再努力学习,拓展自己的能力圈了。因为走出舒适区是很痛苦,很难受的。他的存在感既然已经满足,他就不需要也不会再愿意去“忍受”这种痛苦。
如果想找一个和自己共同成长,协同进化的人,就要看清他的存在感,和自己对于未来的憧憬是否一致。
要有一个什么样的态度?
按照木儿话说,就是要开启自己的小雷达,不要太封闭,用一个开放的心态去留意,去搜索。在遇到合适的人时,不要太骄傲,也不要太好面子,用一个不唐突的方式,埋下种子。
特别喜欢闫凌老师的一句话:不急、不怕、不放弃。
相信美好的事情终究会发生。
建议姑娘们看一下:
《知识就是力量》第一期
《梁宁·产品思维30讲》第二课 结婚教练的案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