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就想写这个题目,尝试了一下感觉思考不成熟,没有动笔。今天一早在网上看到一个热门事件,又让我想要写一写这个题目了。我的思考仍然不成熟,但是有一些话想说一说。
昨天晚上,一位受人尊敬的医生、也是一位拥有200多万粉丝的网络大V在网上发了一篇文章。昨天是她女儿的12岁生日,舅舅舅妈一起来为孩子庆祝生日,在饭桌上,作者让女儿给爷爷奶奶盛饭、给舅舅舅妈卷烤鸭卷、给妈妈夹菜。这些,女儿都乖乖招办了,吃完饭,作者又要女儿洗碗。这回,女儿不愿意了,躲进自己的房间。作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天文地理古今中外旁征博引大费周章地劝说女儿一定要洗碗,在这个过程中,家人都劝作者不必如此,女儿还小,不必非要让女儿在今天洗碗。但是作者非常坚持,认为女儿今天一定要洗碗不可,不然,就会有可能长歪了,变成一个充满“戾气”的“魔女”,而作者是要把女儿培养成“善良大气”的“淑女”。在作者的不懈努力下,女儿终于从房间出来,把全家人的碗都洗干净了。作者非常满意,把这件事情发到了网上,并且配上了女儿满脸不高兴的生日照片。对了,女儿也不愿意拍照,同样,在作者的劝说下,女儿同意了拍照。
这条微博发布以后,在网上引起了很多不同意见,许多人认为作者太“爹味”了,教育孩子不该采取这样的方法。
在我看来,网友们的意见很好,教育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作者采取的这种方法的确不妥。家里给孩子过生日,的确可以有教育的意思:可以教孩子懂得感恩,可以教孩子学会建立关系,可以教孩子学会关心别人,可以给孩子树立价值感,也可以给孩子留下一个难忘的记忆。全家人给孩子过生日,在家里吃一顿饭,是一种非常好的过生日的方式。但是,不管怎么样,给孩子过生日,还是要以孩子的感受为主,要让孩子感受到快乐。而作者在整个聚餐过程中不停让孩子为大人服务,恰恰剥夺了孩子单纯的快乐。作者对孩子的这番“教育”,完全背离了教育的初衷,其所满足的是他自己的“炫耀”感。也许,整天忙于工作的作者并不了解自己的孩子的需求,也不了解一个12岁的青春期孩子的心理。
不用质疑,这个孩子被教育得很好,有礼貌,肯“听话”,这个孩子无疑是在爱中成长起来的。但是,不管多么乖巧的孩子,在自己的生日晚宴聚餐以后拒绝洗碗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我相信任何一个正常思维的人都不会要求一个12岁的孩子必需去洗那些碗筷的。我想,作者该好好看一看网友们的批评意见,也该好好想一想亲友们的意见,不要太自以为是了,不要沾沾自喜于“我家有女初长成”了。你的女儿,她是一个12岁的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人,她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处事方法。你要做的,是尊重孩子的感受,而不是以爱之名让孩子成为一个“听话”的人,若是洗碗就可以成为一个“淑女”,那么全世界最“淑女”的必然是洗碗工了。“淑女”不是非要包揽家务,也不是非要事事“听话”,太“听话”的孩子不可能长成“大气”的样子。
我想到了“修养”这个词。这位作者,他是一位出色的医生,也是一位医德高尚的医生,在做医生方面,他的修养很好。但是在做父亲这方面,他还需要提高自己的修养。
昨天,我想不清楚什么是“看不见的修养”,今天,我似乎明白了一些,看不见的修养才是一个人内在最底层的修养。
该不该教育孩子做家务?应该。但是不是在孩子生日当天当着众多亲友们的面让孩子做这个做那个的为大家服务,教孩子做家务应该放在日常生活中。
该不该讲餐桌礼仪?应该。但是餐桌礼仪不是让孩子给爷爷奶奶盛饭,也不是让孩子给舅舅舅妈卷烤鸭。真正的餐桌礼仪应该是在吃饭的时候不看手机、不用筷子扒拉盘子里的菜、不吧唧嘴、不把自己喜欢吃的菜全部扒拉到自己碗里、不过度饮酒、不在餐桌上吵架教训人……
这些小事都是我们平常生活当中不注意的修养,是真正看不见的“修养”。要学会这些修养,不需要很高的文化程度,也不需要高深的理论知识,只需要我们有一颗尊重他人的心自然就能时时处处展现出这“看不见的修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