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园林艺术绝对是一部融合了空间美学、建筑美学、诗文美学的沉博绝丽的百科全书。
世界园林看中国,中国园林看苏州。
据记载,苏州城内现有大小园林将近两百处,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
先去拙政园走走。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东北街,明代园林建筑,国家AAAAA级景区。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初年(十六世纪初),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
明正德初年,因官场失意而还乡的御史王献臣,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意,给园取名“拙政园”。
此后几百年,拙政园几经易主,时而官用,时而民居,时而荒落破败,时而焕新奢丽,起起落落,分分合合。发生的故事,就像拙政园里山水树木路石的布局一样,曲折,复杂,幽深。
拙政园现占地七十八亩,大致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各有特色。
东部原称“归田园居”,布局以山、林、坪、水为主,总体格局相对开阔,疏朗。主要建筑有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缀云峰、秫香馆、池中小岛等。
中部是拙政园的核心景区。中部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或倚水而建,或居山而立,设计巧妙,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的特色,总体格局素朴,雅致。主要建筑有远香堂、香洲、小飞虹、荷风四面亭、见山楼等。
西部原为“补园”,属后期加大改建的园区。西部总体布局紧凑,曲折。主要建筑有卅六鸳鸯馆、十八曼陀罗花馆、倒影楼、与谁同坐轩等。此外,水廊和溪涧乃西部园区的特色之一。
景点太多,略取一二观之。
芙蓉榭。位于广池的最东岸边,是入园后的第一座水池边的建筑。芙蓉榭一半在岸,一半悬挂于水面。此处倚栏可以看到东部水域的大致全貌。
李宅区。李宅现存面貌为民国九年(1920年)左右形成,可以进去溜达溜达,一窥江南传统民居的精巧和风韵。
嘉实亭。一张石桌,一副楹联,一扇空窗。空窗后点缀着奇石和青竹,隔窗看景,俨然就是一幅装裱精致的写意画。空窗衬景的构思在传统中国园林里的亭榭建筑中会经常遇见。
听雨轩。四壁由镂空木雕玻璃窗组成,窗外种植着小片的芭蕉林,营造出了一处“芭蕉听雨”的绝佳场所。
海棠春坞。一处带独立小院的书房,位于听雨轩附近,院内种有海棠一两株,恬静,怡然,正是读书的好地方。
走到此处,不免想起《红楼梦》里贾宝玉的怡红院,其现实生活中的原型莫非就是这里的听雨轩和海棠春坞?怡红院是宝玉在大观园里的住处,也是他读书的地方。宝玉喜欢热闹,也喜欢色彩,喜欢华丽的东西,所以他的院子里种满了色泽鲜艳的芭蕉和海棠。芭蕉是绿色的,海棠花是红色的,红绿两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远香堂。中部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从绣绮亭走下山坡即到。堂内四周为玻璃长窗结构,视野开阔,由堂内朝外望去,犹如观赏精美的山水长卷。
中国园林建筑里,亭、台、阁、楼、轩、榭、廊、堂等不同的名称,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建筑形式和结构。相比较西方的语言,中文汉字具有更多元更细腻的表达与描述的力量。
榭多为建在高土台或水面或临水上的木屋。现在的榭多为水榭,一部分平台伸入水面,通透,体形多为扁平或长方形。
亭是一种只有屋顶而没有墙的小屋,小巧,一般由屋顶、柱身和台基组成,选材不拘。亭在园林设计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点缀的角色,布设灵活,因而被广泛应用在园林建筑之中。亭可供游人小憩或避雨,让人“停”下来。
阁是旧时候楼房的一种,一般为双层的建筑格局,四周多为开窗,大部分的阁都建在高处,视野开阔,可倚阁远眺。
轩是古代一种有围棚或帷幕的车,或者是有窗的长廊或小屋。现今多用于茶楼或古玩店等一些仿古建筑的命名。
对于其它诸如台、楼、廊、堂、苑等,在汉字和建筑上都有不一样的定义,不可混淆乱用。
曹雪芹无疑是驾驭汉文字的大师,大观园中的藕香榭、蘅芜苑、潇湘馆、怡红院、稻香村、紫菱洲、秋爽斋、暖香坞等等,每一处细节都可以看出曹老师对于文学和园林建筑艺术的双重精准拿捏。
我甚至开始怀疑,曹雪芹在着手写大观园的章节时,一定是住在拙政园里了。
我和大师之间,不只是隔了一首诗的距离。
小飞虹。一座连接着两岸的廊桥,朱红木栏,很有质感,属于拙政园的一处经典景观。
如果一定要在拙政园里评选出一处“最佳”景点,我一定会选择小飞虹。园林空间艺术在这里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长长的水廊。水廊是西部园区的一大特色。
西方建筑的美学特征之一是“透视法”,一处建筑,走进去一眼就看到头了,会给人以视觉的冲击感,直接,壮观。但是中国的许多建筑艺术,尤其是园林,讲究的是含蓄和曲折,就是不让你一眼看尽。屏风,回廊,亭台楼榭,檐角窗棂,山石花草欲露还羞,让人欲罢不能。庭院的深深,不是通过空间的大小、距离的长短来实现,而是更多依赖层次的变化和建筑的多样性去完成。
建筑如人生,如果一眼看透,那该是多么的无趣。
卅六鸳鸯馆(十八曼陀罗花馆)。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馆内装饰华丽。馆的南部称“十八曼陀罗花馆”,北部名“卅六鸳鸯馆”,这是古建筑中一种特殊的鸳鸯厅的结构。
十八曼陀罗花馆里有长楹联一副,特摘来附庸风雅一把:
小径四时花,随分逍遥,真闲却,香车风马。
一池千古月,称情欢笑,好商量,酒政茶经。
留听阁。四周开窗,三面平台一面水,话说是赏荷听雨的绝佳处。阁内有精致的清代木雕品。
在留听阁前的平台上向南望去,水中倒映出树石塔廊的轮廓,远处的八角塔影亭若隐若现,一叶木舟漂浮在水面,所有关于的诗的想象跃然眼前。
说起中国园林,就不得不提她的诗情画意和文学内涵。作为中国古典园林里一项不可或缺的美学元素,诗词字画与匾额楹联甚至是建筑的名称符号在园林艺术的表现力度与历史传承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园林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也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历史上许多文学事件都在园林中完成,比如陆游的沈园,曹雪芹的大观园。
与谁同坐轩。好一个清新脱俗的名字!位于水廊对面的一处扇形小亭,面水而坐,依山而居。轩的名字取自苏东坡的“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亭内一面靠山的墙壁上凿开一个扇形空窗,透过窗台,满目都是后山的翠竹,宛如一幅绝佳的中国扇画。
优秀的中国园林里的建筑和景点,取名有着浓浓的强迫症般的文化底蕴,讲究诗意,追求境界。
拙政园的“拙”,字面上看,笨拙、愚钝的意思,王献臣官场失意,用一字“拙”表达自己仕途受阻的郁闷心情,然而从更深层看,“拙”的自嘲,又何尝不是王与自己的和解,对过往的释然。“拙”中隐含了为人处世的大智慧,大智者若愚,王最终在山水园林里得到了救赎。
听雨,浮翠,别有洞天,荷风四面,与谁同坐,绿漪,雪香,得真,玲珑,幽居…文字游戏被文人骚客玩味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中国园林美学一定是西方“抽象派”、“印象派”艺术的鼻祖。
见山楼。双层结构,建于池水中央,三面环水,楼前檐廊倚水。楼名取自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梧竹幽居。幽居背靠长廊,临池而建,四面白墙上开了四个大大的圆形洞门,由侧面望去,洞中有洞,洞洞交错重叠。梧竹幽居处可能是观赏中部园区水景的最佳位置了。
江南园林多依附住宅而建,面积一般都比较小,要在有限的空间塑造出变化众多的景色,于是就有“小中见大”、“一以当十”、“借景对景”等常见造园技巧与手法的运用。园林多小巧,雅致,一步一景,转身回望,景也不同。一扇窗户,一处屋檐,一片芭蕉叶,一株青竹,一块奇石,被园林大师巧妙安置在不同的角落,从不同的角度,与远近距离不同的楼台亭阁发生着 “撞色”、“撞影”、“撞形”,效果奇异,妙不可言,随时随地迸溅出眼前一亮的惊艳。
天泉亭。靠近东出口的位置。重檐,八角,端庄。亭内有古井一口,据说是元代大宏寺的遗物。
对于大部分游客来说,天泉亭是拙政园的最后一个景点,看完之后,就可以由东门口出去了。
中国园林的美,是集大成的美,拙政园的美,是兼备了印象和工笔的双重大美,非一顶一的文学大师,很难用文字做到入木三分触及精髓。离开拙政园后,晚风清凉,走在长长的莫邪路上,词拙的沮丧感,在我心头久久萦绕,挥之不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