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提到链改,几乎人人都知道,“链改就是进行经济体的区块链思想、技术应用与新技术结合的改造,赋能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过程。”

但是,链改的行动方式与路径,尚缺比较成熟的模式,需要进行摸索前进。通过区块链思想、技术应用来进行赋能产业,需要运用广泛的共识与技术支撑,从下而上,从外而内的进行改造。但从现在的应用来看,无论是金融场景还是非金融场景,似乎都还没有完善的生态机制。在业内专家们看来,这是因为区块链的基础层次还没有达到支撑骨干网络运行的水平。链改目标的达成,单从技术上来讲,还需要翻过“两座大山”。
区块链要想真正释放发展潜力,一方面,需要跨越规模化交易背景下可靠与安全、隐私保护及降低成本等底层技术上的“门槛”。另一方面,还需要积极推进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第一座山:区块链底层技术仍需不断完善
首先是规模化交易背景下的可靠与安全。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研究工作组组长曾经表示:“规模化应用是区块链发展未来的方向,但作为解决方案,必须要满足高品质要求,服务稳定可用。”
稳定来自于对大流量的应对。拿比特币来说,比特币区块链每秒最多只能处理7笔交易,这就和工业级应用相差太远了,如何提升每秒同时交易笔数,是区块链技术里目前需要解决的最大‘痛点’。不过,在这方面,技术正在突飞猛进。韩国企业IT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区块链技术已可以支撑每秒2000笔交易。

稳定也来自对跨链应用的支撑。和信息化系统一样,在不同区块链之间,同样需要进行交互和沟通。2017年区块链金融在技术上的一大突破就是建立了多维度直接交互的架构,通过对跨链和多链的支撑,开始能够在参与方多、高复杂性的金融交易场景中实现交易方之间零距离、零时差的沟通。
安全的重点之一则是对隐私的保护。区块链的“真实”来自于参与各方的共同认定,但对于隐私数据来说这是否会带来泄密问题?链改也在试图解决这一问题。
目前主要是对数据进行拆分,把公共和隐私数据区分开来,比如一个智能合同,需要保密的数据可以具体指明,然后这些数据就会被放入特殊的执行环境进行处理,就可以加密保密合同来保证隐私。

此外,尽管区块链技术本身被视为“降成本”的利器,但区块链本身依然要面对成本问题,毕竟它需要大量的存储和带宽资源支撑。有从业人员表示,“目前链改技术队也在探索各种技术解决方案,比如将过于陈旧的、不会被频繁验证的数据迁徙到历史库,通过归档来释放出存储空间,未来区块链还将在存储和计算方面不断尝试新的架构”。
第二座山:区块链顶层设计暨技术标准体系亟待建立
区块链就像是1992年的互联网,标准化还没有完全做完,所以应用和推广还会受到限制,处在早期的技术储备阶段,一旦有了标准,各种技术研发才能走得下去。
在国家监管和以链改为首的行业探索之下,区块链的底层技术正在前进,但行业的全面发展依然需要顶层设计提供的驱动力,标准就是其中重要一环。不仅中国,全球市场同样如此。芬兰区块链服务商MONI创始人安迪•潘那涅表示:“包括客户识别标准、数据存储标准,保障数据安全的网关标准等,这些基础性原则的确定在区块链的发展中仍是重要的驱动因素。”

纵观国内外区块链发展进程,建立一个新的技术标准体系,特别是还要建立一个权威的第三方认证的系统,这是区块链金融发展的当务之急。
标准的确立也会与监管之间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从目前来看,监管层对区块链相当关注,但主要是集中于金融领域,特别是去年下半年对虚拟货币和ICO(首次币发行)采取了严控措施。
区块链整个行业的发展来看,法律和监管仍然相对滞后。与海外先进国家相比较,缺乏对区块链进行定义并管理其交易和交易平台的专门法律。这样一来就需要以链改为首的各组织各节点的参与,现在行业内,上下游大家坐在一起把标准和规则搞出来,才知道要怎么监管。在区块链标准方面,中国要主导、掌握和参与标准制定。“游戏规则”需要各方共建,大家共同努力。

链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作为工信部CCIA区块链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单位,愿意运用团队数年来,在区块链行业的探索和实践经验,为区块链创业者、投资者提供包括但不限于区块链底层技术开发、产业落地应用设计、产业链运营和数据分析的全案技术支持及运维服务。推动区块链技术发展的同时,帮助传统企业享受到区块链技术带来的效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