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保持对未知世界永不停息的热情》是一部关于成就人类强大适应力的好奇心简史。
世界仿佛是被专门设计,用来不断刺激我们的好奇心的,它让我们永不停息的去冒险,寻求新的认知,人类也因此处于不断的突破与进化中,在这个对好奇心,回报高到前所未有的时代,如果我们选择了好奇,那就意味着我们选择了永不厌倦的人生。
常常有朋友表达生活一成不变,无趣透了,一成不变的岂止是生活,还有我们的思维。
思维固化、生活无趣、没有新鲜感、没有激情、没有兴趣、没有爱好、没有幽默感、亲子关系僵化、亲密关系不佳……如此种种,成为了一部分人的常态。
想改变,又苦于需要走出舒适区。
不想改变,又渴望有激情的生活。
时间就在纠结中慢慢消逝而去。
生活依旧是一成不变。
新的挑战、新的生活需要强大的力量去践行,而不是只停留在嘴皮上。
本书作者莱斯利,唤醒了我们去发现身边世界之奇妙的好奇心。
语言狂人阿奎列斯,会多种语言,俄语,德语,波斯语、法语、拉丁语、古希腊语、梵文、古法语、古德语、古英语、挪威语、日耳曼语、韩语、汉语、日语、马来-印度尼西亚语、芬兰语、祖鲁语、斯瓦西里语,古埃及语、盖丘亚语、阿拉伯语……
阿奎列斯从幼年时期开始,就有着对语言学习的无限渴望,他的父亲通过自学,掌握了多门语言,阿奎列斯在成长的过程中,就一直观察他的父亲毫不费力的切换多种语言,跟说不同语言的人对话,在他的记忆里,父亲的形象令人生畏,并且父母亲从不鼓励阿奎列斯像他一样学习语言,但是阿克列斯却如同中毒一般,对语言热爱的无法自拔。
阿奎列斯想要学习语言的初衷,是认为通晓多门语言似乎有着令人振奋的发展前景,他很快发现,学到的越多,可探索的也就愈多。生活处处充满着惊喜与享受。
他享受学习多门语言的乐趣,享受和不同的人交流可以自如切换语种,享受可以读懂原著的欣喜。
让我们来追溯一下,人类的好奇心始于何时?
从出生开始,人类就具有了好奇心,好奇心并不是从出生开始就固定不变的,在4岁之前,如果父母给到了孩子更多的回应,鼓励孩子,激发他的好奇心,好奇心就会持续。
好奇心在我们4岁时开始衰减,然后,当我们成年后,提的问题越来越少,更多的是默认的设定。
因为好奇心的衰减,我们变得安于现状,满足于已学到的知识和儿时建立的思考习惯,而不再去补充或修正,我们变得越来越懒惰。
所以,为什么年龄小的孩子,问题越多,那是探索世界的方式,那是好奇心的驱使,所以那个阶段的家长也成了《十万个为什么》的忠实读者,也开启了学习、积累的生涯。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可以自己识字、看书,不再依赖家长,我们也开始慢慢放松自己,开启轻松带娃的方式。
生活中因此出现了指责、不理解、唠叨、抑郁、叛逆、争吵……
生活步调不一致,生活频率不一样,我们已无心体会孩子的烦恼、看不到孩子的努力、给不了足够的信任、自己常常处在焦虑之中……
有人会问,怎么解决?
你要,求心法?还是技法?
很多人回答,“技法”。
因为要急于求成,没有耐心一步步来。
“技法”不可多用,而且起不到根治目的。
“心法”,路漫漫,却会修得正果。
更重要的是,修得正果的同时,收获的不仅仅是孩子这一颗硕果,还有一颗坚持、毅力、好奇心所带来的成就感。
这种成就感会伴随我们的一生,也会给孩子带来巨大影响。
有时,会和儿子聊到一些家长咨询的问题,儿子往往一眼看到问题所在,“妈妈,和你说这些问题的人,要是像你一样,能够持之以恒的坚持做一件事,所有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
可能,这就是言传身教的结果。
我只是比大家多了一份好奇心,去探索一下自己的可能性,去探索自己的内心真正想要什么,去探索努力了,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到。这也是我的乐趣所在。
列奥纳多·达·芬奇,这个被人们称为穿越回文艺复兴时期的奇人,更是一位好奇宝宝。他一边关心这些看上去莫名其妙的事情,一边创造了人类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
因为好奇心的存在,法布尔终成《昆虫记》大作
由于好奇心的存在,富兰克林揭开雷电之谜
由于好奇心的存在,达芬奇创造了诸多奇迹
由于好奇心的存在……,
伊恩·莱斯利写了这本书
好奇心语录:
那些终身保持,大量阅读和写作习惯的人,比起只有平均阅读和写作量的人,其智力衰退速度会减缓1/3。
为了这句语录,坚持写下去。
网友评论